今天,世界强化免疫日。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运动不够……都容易让人免疫力低下。你是免疫力差的那群人吗?哪些食物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老人和儿童的免疫力有什么妙招?戳图↓↓为健康,转给家人!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6年前的今天,中国航天痛失巨擘。“中国航天四老”中的“屠老总”“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辞世。斯人已逝,人们无法写尽他辉煌的每一个瞬间,然而,哪怕仅是片段,也足以令人心生敬意。向热血、笃定、寡言、情深的“屠老总”致敬!
奇松千姿百态、怪石惟妙惟肖、云海气象万千、温泉常年喷涌、冬雪分外妖娆,日出、晚霞、雾凇、佛光、秋色等景观各得其趣。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后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人间仙境”“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其美誉亦是不胜枚举。18年前,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都是属于“今天”——12月15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1987年12月15日
京杭运河续建工程两淮段水下疏浚工程开工
1987年12月15日,京杭运河续建工程两淮段水下疏浚工程全面开工,来自扬州、盐城、淮阴3个市及省运河航闸处的9艘挖泥船在淮阴船闸至淮安船闸的25.2公里运河线上开挖,至次年4月30日竣工。
1981年12月15日
国务院批准组建金陵石油化学总公司
198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南京炼油厂、南京栖霞山化肥厂、南京烷基苯厂、南京化工厂、南京长江石油化工厂、南京钟山化工厂、南京塑料厂联合组建金陵石油化学总公司。这些厂是江苏石油化工系统的大型骨干企业,过去分别隶属于中央、省、市3级,业务上分别由石油、轻工、化工三部管理。总公司成立后,便于统筹规划,为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3年12月15日
“玉兔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成功互相拍照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23时47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玉兔号”预期服役3个月,但它超长服役两年多,共工作了972天。“玉兔号”是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意义深远。
1993年12月15日
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正式开通
1993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上海南汇至日本九州宫崎海底光缆系统正式开通。这条海底光缆全长1252公里,采用5次群4芯、波长1.55微米的石英光纤,传输衰耗小,通信质量高,可提供7560条电路,相当于建于1976年的中日海底同轴电缆的15倍以上。中日海底光缆的开通,使中国国际通信能力增长80%以上。
1991年12月15日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该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北麓,已安全运行27年,是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1990年12月15日
黄山入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1990年12月15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有72个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一起来欣赏其绝色美景:
1988年12月15日
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有段1000字的横排文章,版面编辑想把它变成直排的形式,一位技术娴熟的拼版师傅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用手把一个个铅字扭过来。现在,只需轻击几下键钮,不消1分钟光景,它们就在组版终端的屏幕上依次来了个90度大转弯,变成直排文。这是“华光4型”电子出版系统具有的一种新功能。
还有一些人,他们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2012年12月15日
“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逝世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生,浙江湖州人。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屠守锷与任新民、黄纬禄、梁守槃被称为 “中国航天四老”。
2012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痛失巨擘。“中国航天四老”中的“屠老总”,“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辞世。斯人已逝,人们无法写尽他辉煌的每一个瞬间,然而,哪怕仅是片段,也足以令人心生敬意。
“锷”者,刀剑之刃。屠守锷,无愧其名。
热血
他一生几多转折,研究方向也几经变化,而“热血报国”,是他一生不变之魂。他早年专攻飞机制造,源自少年求学时,目睹日本军机对上海的狂轰滥炸,骨肉同胞的惊恐与无助。鹰击长空,驱逐外侮,他暗自努力——考取清华,专攻航空;负笈北美,攻读麻省理工;硕士毕业,受聘美国飞机制造厂积累经验……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抗战胜利,他立即辞去工作,辗转归国,皆因一颗报国心。
1957年,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加入国防部五院,参与研究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担任我国首枚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出任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发展火箭捆绑技术,攻克结构动力学难关,为我国大推力火箭奠基……从造飞机到造导弹,再到研制火箭,屠守锷晚年一言以蔽:“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国家事业重于一切。”
笃定
“屠老总”不服输是出了名的。对自己心爱的事业,他执著笃定。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中国导弹研制一时面临困境。对此,他只有一句话:“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逢难益坚,青云之志立现。
1962年,他接手主持设计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此前,该型导弹首飞遇挫。“关键是要吸取教训,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他迎难而上,带领科研人员走出痛苦和失望,在两年后,实现了该型导弹连续八次试飞成功。
1966年,新型号研制。与屠守锷共事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回忆道,当时,屠守锷在排查问题时,发现少了一颗极小的圆珠子。怕这颗珠子掉在导弹里,屠守锷带头趴在地上找,直到在车道沟里发现这颗珠子,才算作罢。百天测试,他累到便血。
即便在“文革”浩劫之中,导弹依旧是他的“心尖尖”。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他不以为然,始终铭记着自己是我国首枚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哪怕是在批斗大会上,他也不忘带着笔和纸,计算着洲际导弹的数据。任别人在台上口沫横飞,他笑骂由人,安之若素。
生活中的屠守锷,也是如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习练太极拳,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按点,坚持不辍,直至晚年一次摔倒导致行动不便才被迫停止。
寡言
同为“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盘)”性格各异。其中,“黄老总”与“屠老总”反差最大——“黄老总”性格外向,工作之余,为下属讲笑话、变魔术是他的两大“绝活”;“屠老总”则性格内向,攻坚克难往往独自陷入沉思。
“‘屠老总’说话往往言简意赅。”“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学术研究部部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谭邦治有例为证——一次,“屠老总”打电话给一位科技人员。“屠。”自我介绍只有一个字,随后下命令:“马上到我办公室来!”“图?”这位科技人员一头雾水,但听出是“屠老总”的声音,不敢多问,只好琢磨着带上“屠老总”可能要的图纸匆忙赶到他的办公室。一进门,屠守锷却是一愣:“你抱着图纸干什么?”“不是您说‘图’吗?”一场“乌龙”,让人忍俊不禁。
在人们的眼中,“屠老总”是一位典型的“学究”,性格耿直,从不在乎所谓的“人际关系”。不熟悉他的青年人,往往心生敬畏。但相处日久,便能感受到他心中的炽热。研制“长二捆”,由新一代担纲,屠守锷转为高级顾问。“这些年轻人经过多年磨练,长期在一线实践,是完全值得信赖的!”话依然不多,但让人顿生暖意。
情深
“屠老总”是中国航天的第一代创业者。和很多老一代航天人一样,无暇顾家。然而,每有余暇,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永远是天下最慈爱的父亲。每当孩子们与母亲发生争执,他绝对“立场坚定”——“毫无原则”地站在孩子们一边。他夫人晚年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而当时身体尚很硬朗的屠守锷总是尽可能陪伴在老伴身边,坚持每天亲自到单位的医务室给老伴换氧气瓶。其情之笃,令人动容。
屠守锷情深,不仅及于亲人。尽管并没有太多家产,但在1998年,他一下子拿出30万元私人积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基金,奖励那些“贫而有志,穷且益坚,愿意改变祖国和家乡面貌;生活朴素,乐于助人;学习态度端正,有追求真理勇气”的学子。他把这个基金起名为“宏志清寒助学金”,一如其平时说话般直白爽利。老人一生与“扬名”、“作秀”绝缘,十几年来,很少有人知道基金的捐助者,竟是这位“两弹一星”元勋。
1985年12月15日
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蔡旭逝世
蔡旭(1911.5.12-1985.12.15),江苏武进人。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1934年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1945年赴美国考察进修,解放后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49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关于小麦抗锈病遗传研究论文《小麦成株抗条锈遗传研究》。解放初期华北地区小麦发生锈病,灾害严重,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抗锈品种培养,蔡旭受命后,在1957年育成抗锈新品种,在华北、东北、西北大量推广,使小麦产量大增,以后又不断将优良新品种向各地推广。他收集到国内外小麦原始材料3000余种,为培育良种作出重要贡献。
1985年12月15日,蔡旭逝世,享年74岁。
1966年12月15日
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逝世
沃尔特·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美国动画大师、企业家、导演、制片人、编剧、配音演员、卡通设计者、迪士尼公司创始人。他一生获得了56个奥斯卡奖提名和7个艾美奖,是世界上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人。他创造的动物角色米老鼠和唐老鸭,流行于全世界。1955年,他创建了迪斯尼乐园,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迪士尼因肺癌医治无效逝世。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军事、@人民日报)
交汇点记者 周莉娜 综合整理
编辑: 肖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