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一千个城市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南京,也交出了它的答卷
@新华日报 开启的#送宁花一朵#话题征集
今天依旧不停更
来和新华日报君一起看看
为了抗疫而坚守的那些人、那些事
“汗水浸泡的双手”
7月31日下午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
在结束了当天核酸检测任务后
拍摄了一段视频
他们脱下手套
“被汗洗手”的画面着实令人心疼
从7月26日起
南京市第一医院派出50人的核酸检测队
支援南京江宁区禄口街道
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7天来
队员们经历了台风“烟花”过境时的狂风暴雨
也承受了台风后的酷暑高温
他们穿着闷不透气的防护服
戴着面罩和乳胶手套
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
脱下手套后
汗水顺着手套流下来
整个手被汗水泡得令人心疼
有机会在一线当过志愿者,闷在完全不透气的防护服里,很长时间都要做到不吃不喝,还顶着被感染的风险,所以很能体会医护人员的艰辛!太不容易了!
——@黛玉本玉
“还没核酸的抓紧啊”
8月1日
南京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补检
在建邺区的街头
新增了一道靓丽风景
多辆“核酸采样流动车”在此亮相
骄阳下的街头
不时会有几位市民前来补检
感叹着核酸采样流动车的便捷
若有还未完成第三次核酸检测的朋友们
请抓紧补检哦
我们要坚决做到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太好了!还可以免费补检。因为特殊情况,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带家里老人去检测点,这下就很方便了。
——@吃草的虫虫
“用心干活就行”
7月31日傍晚六点
聋人共产党员志愿者李周圆
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志愿服务
今天是他做志愿者的第一天
服务地点是秦淮区光华路街道银龙花园社区
他需要和几位志愿者一起为三户疫情隔离家庭
送快递、外卖
并帮忙处理垃圾
其次就是为疫情防护工作做好宣传
李周圆是南京市聋人协会秘书长
因为听力障碍
平时跟人交流主要是靠手语和看口型
但穿上全套防护服、戴上口罩看口型是不可能了
工作忙时交流起来只能“连蒙带猜”
每每这个时候
他总是告诉自己
“不用‘交流’,用心干活就行”
李周圆表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抗疫期间应该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有众志成城,
才能战胜疫情。”
目前
南京市聋人协会已有三位听力障碍者
加入到了志愿服务队伍中
听力障碍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都比常人多太多了,他们能够克服障碍,主动为他人付出,为社会付出,精神实在可嘉!
——@用户33645219
“‘双网’家庭的坚守”
7月23日晚上九点
南京市江宁区金牛家园的网格员们
正在争分夺秒地摸排信息
这时候一个宝宝的哭闹声却传了进来
原来这是网格员邓树红家里八个月大的宝宝
邓树红因为忙于工作
忘记要给儿子喂奶的事了
尚未断奶 的宝宝一直哭闹着找妈妈
婆婆无奈只得带着宝宝找来
孩子见到妈妈终于不再哭闹
邓树红把宝宝哄睡后
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
正在哺乳期的孩子
最离不开妈妈
邓树红的丈夫张文博也是一名网格员
身边同事体谅邓树红小孩尚小
又是特殊的“双网”家庭
想主动为她分担工作
让她早点回家
但都被她拒绝了
她说:
“我的网格情况我最清楚,
我要对他们负责,
这个时候更不能退让。
我也得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
等他长大以后,
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他,
妈妈曾经在一线战斗过!”
忠于职守,舍弃小家,为了大家。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家庭,是伟大的。
——@肉圆123
“用‘城心’守护你”
在疫情检出至今的这10天里
随处可见“城管蓝”的身影
在核酸检测点
你总能看到这样一群穿着蓝制服的人在忙碌着
现场维持秩序查验健康码
帮助群众扫码填写检测信息
提醒群众排队的安全距离
他们随时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
雨花西路244号原除尘设备厂核酸检测点
从入口到检测台有一段碎石子路
雨花台区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发现
一位乘坐轮椅的老人在这段路上不好推
执法人员便将老人一路抬到筛查点
在完成核酸检测后才离开
类似这样的情况
每天在每个检测点都可能遇到
“城管蓝”总是第一时间向困难群众伸出援手
还有城管执法人员把自己的电动车搬到了点内
专门负责“转运”特殊群众
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这些天,随处可见的那一抹抹温馨的“城管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城管工作人员们辛苦了!
——@Autorious
近期,南京人正在 积极践行
“非必要不出门”
相信下次大家见面时
可以继续欢乐地聊着:
阿去zan鸭子吃啊!
我大南京,么的问题哎~
今天是#送宁花一朵#栏目推出的第九期
我们的栏目还在持续征集
#送宁花一朵# 邀您继续分享
让我们一起为在疫情防控中作出贡献的人点赞
如果您看见或听说了
哪些与南京疫情相关的故事
欢迎在@新华日报 微博
新华日报微信公众号
与我们一同分享
编辑: 陆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一切为了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