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8的个子,穿着绿马甲,跟着一群志愿者一起坐在南京市鼓楼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里,通过线上帮众多市民解决“黄码”转“绿码”的难题,这是14岁南京小伙子滕倍铎这个暑假做得别有意义的一件事。而最近,一段在网络上热传的2分钟“转码秘籍”动画短视频,也出自滕倍铎之手。
“需要申请办理黄码转绿码,挺着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在滕倍铎制作的动画短视频中,朴素逗趣的言语,将如何“转码”一步步说得明明白白。不过你可能会有疑问,一个14岁的初中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我从小学时就对视频制作、动画制作,比较感兴趣,在学校的时候也担任大队宣传委员,平常就会自学做一些视频、海报之类的。”滕倍铎笑着称,做这个动画短视频对他来说,难度并不大。滕倍铎父亲也说到,平常孩子的这些兴趣爱好,他都是大力支持。
但怎么想到做这件事情呢? 源于一双发现的眼睛。7月20日,南京因为新一轮疫情暴发,需要全民核酸检测,顿时各个核酸检测点都忙得炸开了锅。“疫情期间,我发现有很多误‘被黄码’的市民,没有办法正常出行,当时我通过鼓楼微讯公众号了解到,鼓楼区已率先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黄码转绿码的工作。但是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文字操作说明并不是很生动活泼。”滕倍铎这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后来,随着一轮一轮的核酸检测,滕倍铎都主动报名到热河南路街道新和园社区、大桥公园黄码核酸检测点做了志愿者,主要为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做引导、维持现场秩序等。在这个过程中,滕倍铎发现果然有很多老年人对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转码的操作流程并不是很清楚,在此情形下,滕倍铎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自己所长,制作一个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视频,供大家参考呢?说干就干,滕倍铎回家花了两小时就完成了动画的制作,后通过鼓楼微讯公众号推出后,一天点击量就达到了七千多。
看到自己生产的产品被众多人喜欢,滕倍铎心里很开心,但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和医护人员比,还是微不足道。“做志愿者时,当时有一位医护小姐姐,穿着全套防护服,但她戴的口罩松了,就跟我说你戴上手套,伸进来帮我把口罩挂好,我戴好手套手伸进去以后,隔着手套都能感觉到里面的热气,小姐姐脸上热得红彤彤的,口罩勒出了好几道红印子,但是她还说快点快点,大家还在等着我。”
这件事情让滕倍铎印象深刻且备受感动,更让他觉得作为学生,不需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与艰辛,把学习学好已经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人为了他们的安宁在负重前行。
“我们‘05后’也是能尽自己的能力,为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的。” 滕倍铎坚定地说,这次不论是在家制作小视频,还是去核酸检测点,又或是政务服务大厅做志愿者的经历,他都是秉持着一个目的:参与抗疫!
文字 沈蕾
视频 邓宇轩 曾瑞棋(实习生)
编辑: 刘艳元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