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不忘百年初心,理论抖音“@理所当然”推出全新系列策划——走近“红色文物”,通过一件件红色珍藏,追忆革命先烈,探寻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凝聚前行的动力。今天推出第十期,让我们跟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夏莹莹,通过华中鲁艺学员王海纹烈士生前穿过的一件旗袍,了解革命烈士们的“芳华报国志”。
王海纹,原名俞中和,1940年在上海启秀女中高中读书。其父是上海知名爱国律师俞钟骆先生,曾为沈钧儒等七君子事件做过辩护。王海纹将要毕业的那年冬天,在姐姐(中共地下党员王海波)的指引下,16岁的她,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成为一名文艺战士。
在戏剧系,她既是话剧队演员,又是合唱队歌手,还是女战士班副班长,是当年盐阜区文艺界中美丽光彩的文艺之花。她曾饰演《重庆二十四小时》中的孔二小组,把飞扬跋扈又厚颜无耻的孔二小姐演得淋漓尽致,无比传神,著名戏剧家刘保罗、许幸之也很欣赏她的表演,认为她是最有培养前途的演员,陈毅军长多次看过她的演出,也很称赞。
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区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决定撤出盐城,向建湖、阜宁敌后转移,王海纹也随200多名鲁艺师生一起转移。当他们到达了北秦庄(今建湖县庆丰镇境内)时,不幸日军正来“围剿”。这几位年轻的女孩子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拒不投降,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奔腾的大河中!敌人看到这一幕,很愤怒,竟然残暴地将他们的遗骸打捞上岸,将她们开膛破肚,公布于众,相当之残忍。这就是“九女投河”的悲壮故事。
由于当时消息很闭塞,她们牺牲以后,家人并不能及时得知她们的消息。王海纹的姐姐俞启英从未放弃寻找妹妹的下落。终于,在1986年,她与新四军纪念馆的同志在上海新四军研究会的活动上邂逅,45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俞启英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王海纹曾穿过的旗袍和镶有烈士头像的纯银戒指,捐赠给了新四军纪念馆。
芳华报国志,一岁一从容。凛然精神在,青春别样红。抚今追昔,愿我们在缅怀先烈中,继承他们光荣的革命传统,不忘初心,感恩奋进。
韩宗峰 杨丽 /文、摄 陶蓉/剪辑
编辑: 杨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