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父亲节。
1910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诞生于美国。如今,父亲节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按惯例,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就是父亲节(Father's Day)。
父爱如山。中国式的父爱往往羞于用言语表达,而是化作点点滴滴揉进你的成长里: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力量;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方向。为你撑起了一片天,他却渐渐双鬓斑白。
父亲节,顾名思义就是感恩父亲的节日。今天,别忘了大声对父亲说出你的爱:老爸,谢谢你给了我生命;老爸,谢谢为我遮风挡雨;老爸,谢谢你……
今天,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决定,从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联合国确定2018年 “6·17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的宣传主题为“土地无价 值得投资”,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
来!贡献你的一份力量,共同守护那一片绿色,一起努力让荒漠变绿洲……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氢弹原理突破,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半,而中国仅用了2年2个月!51年前的今天,在我国西北浩瀚沙漠的上空,一声震天的巨响,让全体中国人激动、自豪:中国,有了自己研制成功的氢弹、原子弹,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38年前,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率领科学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时神秘失踪。
这都是属于“今天”——6月17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2年6月17日
江苏7个开发区荣获“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2年6月17日 ,江苏省政府向全省首批荣获“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称号的7个开发区授牌,它们是: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珠江路科技园。
1989年6月17日
国内最大的年产1.6万吨环氧乙烷化工装置试车成功
1989年6月17日,国内最大的年产1.6万吨环氧乙烷化工装置在扬子石化公司投料试车成功。环氧乙烷是生产多种农药普乳和聚醚、树脂等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该装置的建成将大大缓解国内市场环氧乙烷的紧缺状况。
1987年6月17日
江苏23人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7年6月17日,经国家科委批准,江苏省有23位优秀科技人员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他们是: 朱烈、曾华鹏、刘秀梵、赵升皓、陈宣峰、周庆生、吴正贵、陈建俊、陈森辉、梁邦昌、陈昌藻、葛云山、张桂汉、阮长耿、蒋文平、朱兴中、沈立人、陈辽、许贤中、陈乃德、沈日迈、吴汝煜、蔡海江 。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3年6月17日
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再夺当时世界第一
在2013年6月17日揭晓的新一届世界超算500强(Top500)排行榜表明,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这是继2010年11月“天河一号”首次夺冠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再夺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的峰值速度和持续速度分别为每秒5.49亿亿次和每秒3.39亿亿次。这组数字意味着,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000年。来自美国的“泰坦”和“红杉”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
与天河一号相比,由170个机柜组成的天河二号占地面积相差无几,计算性能和计算密度提升了10倍以上,执行相同计算任务的耗电量仅为三分之一。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能效控制机制,尽管最大运行功耗高达17兆瓦,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环保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超级计算是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重大挑战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一个战略制高点。依赖超级计算机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包括:帮助寻找疾病治疗的革命性方法,预测气候变化,帮助我们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等等。
“蛟龙”南海首潜1400米
2013年6月17日16:30左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这次下潜是工程下潜,超额完成了预定下潜任务:一是验证了潜水器技术状态非常稳定和良好;二是长基线定位系统第一次试验就非常成功,潜水器具备了“指哪打哪”的能力;三是验证了潜航员驾驶技能,因为潜水器从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顶。
1984年6月17日
中国首次参加国际伤残人运动会
1984年6月17日至29日第3届国际伤残人运动会在美国纽约州纳索县举行。中国首次派出41人的伤残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有18名截肢运动员和6名盲人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的比赛。获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有7人共破伤残人世界记录。
1980年6月17日
科学家彭加木失踪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率领科学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时神秘失踪。
5月初,彭加木率20人赴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大本营设在新疆农垦总局米兰农场。他带领4名考察队员,乘坐2辆汽车,从米兰出发,计划绕罗布泊1周后返回。考察途中,他们迷失方向,而且断油断水。17日上午10时,彭加木留下一张“我离此去东找水”的纸条后,一直未返。大本营收到考察队发出的无线电呼救讯号,立即组织营救。18日,乌鲁木齐驻军派出2架飞机,在库木都克附近找到除彭加木之外的考察队所有人员,并空投援救物资。19日起,又派出10多架飞机和1支地面部队继续搜索。此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新疆分院数次派出小分队、考察队深入罗布泊地区,但始终未能找到彭加木或有关线索。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6月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一个商人家庭,他在兄弟5人中排行老五。父亲希望阖家和睦,故为他取名“家睦”。
194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院,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任助教。
1949年5月参加革命后,在前中央研究院医学筹备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前身)工作。上海解放前夕,曾参加党领导下的护院运动。
1956年初,彭加木上书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志愿到边疆去。他临时调至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先后去过包括新疆在内的10余省区。
1957年秋,彭加木患恶性肿瘤,病情稍定,他即赴新疆工作。
1961年,彭加木晋升上海生化所副研究员。
1964年,彭加木先后被命名上海、中国科学院标兵。
1965年1月,彭加木当选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
1972年,彭加木担任上海生化所病毒组组长。
1979年,彭加木晋升为研究员,要求调至新疆工作。
1979年11月,彭加木参加《丝绸之路》摄制罗布泊段专家先遣考察,提出组织罗布泊综合考察设想。
1980年1月,彭加木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兼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央军委、中国科学院批准进行罗布泊综合考察。
1980年4月,罗布泊综合考察队正式成立。彭加木被任命考察队队长。5月2日,考察队正式出发。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为考察队找水意外失踪。
198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称号,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
55年人生,彭加木将自己完全奉给了发展边疆科技事业,甘当铺路石。在他身患癌症的日子,他顽强与疾病斗争,仍念念不忘边疆科技事业。在病中写下两首诗: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竞如何。
虎出山林威失恃,凯敢府首让沉疴!
冬去春来物候新,百花齐放草如首。
病魔缠绵今欲去,抬头西望逐飞尘。
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为边疆的无私奉献,彭加木成为“科技界的活雷锋”,被评为上海市、中科院标兵,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聂荣臻、郭沫若为他题词、赋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1972年6月17日
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理查德·尼克松,是一位公认的外交政策领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而且是在失去信任后被迫辞职的总统。
1968年11月5日,尼克松战胜了民主党的汉弗莱和美国独立党的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在第一个任职期间,尼克松将美军撤出了越南,逐渐结束了那场使国家陷入分裂的战争。他制定了新的中国政策,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并且访问了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也是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争取连任委员会首席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总部办公室进行窃听活动,当场被警方逮捕。结果证明他们是为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工作的。听到这个消息,尼克松下令掩盖事实。在幕后一方面设法让联邦调查局停止调查此事,一方面贿赂被捕者,要他们服罪并保持沉默,从而把这件事的真相暂时掩盖起来。11月7日,尼克松在竞选连任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
1973年3月,一名被告为了免于被判长期监禁,供认了有人对他施加政治压力,使他在审讯中作了伪证,于是掩盖的堤坝被一大批新揭露出来的材料的狂流冲塌了。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由司法部负责调查水门事件,参议院水门事件委员会决定把听证会用电视向全国公众转播,使水门事件在公众中激起了更大的政治波澜。迫于形势,尼克松总统在8月8日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某地上空爆炸成功一颗氢弹。
此前,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北浩瀚的沙漠上,轰地一声巨响,腾起了烈焰翻滚的巨大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世人宣告: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我国的原子弹、氢弹是靠自力更生研制成功的。
据了解,我国在大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科学家们从1960年底已开始摸索氢弹原理。当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黄祖洽、于敏、何祚庥等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从事氢弹理论先期探索的队伍转入中物院理论部,和那里的科技队伍汇合,形成强有力的科研攻关拳头。理论部科研大楼,每天晚上灯火辉煌。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科学家的报告一个接着一个,报告厅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着72号轰炸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时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
1950年6月17日
中央音乐学院成立
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6月17日在天津正式成立。
1958年秋,中央音乐学院迁到北京。1964年初,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器乐系、民族声乐系、民族音乐研究所与原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并,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
1948年6月17日
豫东战役获胜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配合下进行了豫东战役。6月17日至22日,首先攻克河南省会开封。这是解放军在关内第一次攻克省会城市。6月27日至7月2日,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第七十五师等部。7月3日至6日,又迎击来援的黄百韬兵团,歼其一部。豫东战役共歼敌9万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官区寿年。这一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这个重要战场的防御体系,为不久后进行的济南战役和淮海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02年6月17日
《大公报》问世
1902年6月17日,满族立宪党人英华在天津创办《大公报》。英华创办《大公报》,得到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支持,集股逾万。英华自任社长,同时也撰写政论文章。
《大公报》每日出报8版。常鼓吹君主立宪,速开国会,明言旨在“开风气,启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以敢言著称,要求慈禧太后归政,反对顽固守旧;支持改良,反对革命;呼号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倡西学,反对保存“国粹”。
1900年6月17日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7日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
此役,清军击毁敌舰6艘,毙伤联军255人,日海军大佐被击毙。守台清军将士阵亡700余人,北洋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容”号和4艘鱼雷艇被联军掳走。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2016年6月17日
紫台研究员、行星天文学家王思潮辞世
王思潮,广东潮安人,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UFO专家、行星天文学家。1957年,作为广东省高考状元的王思潮选择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1963年王思潮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南京,开始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1994年,王思潮任我国彗木碰撞观测协调组秘书长,曾连任三届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首次在世界上对奇异的UFO展开定量科学分析。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深奥的天文现象,深受公众欢迎。
2016年6月17日11时33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著名行星科学家王思潮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在南京去世,享年77岁。
1898年6月17日
张太雷出生
张太雷生于1898年6月17日,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壮烈牺牲在广州起义战场上时,年仅29岁。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综合整理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