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决定:朱立凡同志任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同志不再担任泰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今天下午,泰州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江苏省委有关决定。此前任泰州市市长的朱立凡就任泰州市委书记。
“走上新的岗位,我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兼顾谋全局,实而又实抓发展,牢记使命惠民生,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为建设幸福泰州接续奋斗。”在今天的领导干部会议上,朱立凡作表态发言时说。他表示,坚决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之作为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泰州落地生根。
二是惠民生增民利,永葆为民赤子之心。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老百姓创造更多尘世间的幸福。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用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让老百姓在食品药品安全不安全、教育医疗方便不方便、养老服务顺心不顺心这些生活日常方面,少一点焦虑、多一份点赞。
三是强改革谋创新,交好争先进位“答卷”。对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紧扣“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目标定位,在产业创新、推动项目突破上持续发力,在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攻坚,在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能级上持续深耕,努力跑赢高质量发展的“接力赛”。
四是守规矩重规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当好榜样、带好队伍、管好亲属和身边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好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深化用好“三项机制”,建设一支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官方简历显示,朱立凡,男,1971年12月生,汉族,江苏昆山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参加工作。
“瞭望君”注意到,朱立凡曾长期在苏州工作,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1993年8月,他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昆山市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注册会计师,此后在昆山工作14年,曾任共青团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浦镇镇长、锦溪镇党委书记。2007年11月,任常熟市副市长。2011年3月,任常熟市委常委、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年2月,任苏州市商务局局长。2016年6月,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书记。
2018年9月,朱立凡从苏南转战苏中,担任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党校校长。去年1月,任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泰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不仅拥有扬子江药业集团、江山制药、苏中制药等医药名企,还有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6月28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融合发展暨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大会召开。朱立凡在会上指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共建意识、高位协调推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坚决凝聚两区融合强大合力。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要切实抓住重大机遇,激发活力潜力、形成产业优势,坚决构筑两区融合发展高地,加快形成创新发展优势,致力打造医药地标产业。
去年,泰州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人民对城市的褒奖,泰州也用实干来回报人民的期待。在今年5月泰州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会上,朱立凡表示,全市上下要按照“2021年打牢基础、2022年攻坚克难、2023年决战决胜”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强势推进,确保2023年实现泰州“四连冠”、靖江“二连冠”,泰兴、兴化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创成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
要用心用情用力创建,打造文明典范城市,进一步塑造文明崇礼的城市风尚,展现风华正茂的城市气质,彰显宜居宜业的城市内涵,擦亮幸福水天堂的城市品牌。
要从早从紧从实抓起,机制上要注重长效,宣传上要广泛深入,范围上要全域覆盖,共筑创建工作合力。
作为明年省运会的东道主,泰州把筹办省运会作为做强城市的重要引擎和抓手,掀起新一轮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发展热潮。
在今年江苏省第二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十六届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开幕式上,朱立凡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以此为契机,泰州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做好“体育+”文章,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体育强省”建设贡献泰州力量。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强市是泰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今年3月召开的泰州市产业强市推进大会上,朱立凡指出,要以“高质量"为主题纵深推进产业强市,更加重视运用系统观念和链式思维,把产业链研究作为基本方法,把亩均效益作为目标导向,把“三比一提升"作为组织手段,推动产业各环节耦合融通,促进产业全要素聚合提效,全面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高质量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聚力链式增长,聚焦亩均效益,聚势项目为王。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任泰州市市长期间,朱立凡重视打造更优创新生态环境,在今年泰州市“企业家早茶峰会”上,朱立凡倾听企业发展诉求,要求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回应。他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要成为创新方向的主导者,成为创新资源的配置者,成为创新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创新的创新”,坚持“开放的创新”,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
安全生产也是朱立凡关注的重点。去年6月,朱立凡在《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撰文谈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他表示,泰州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泰州着重从几方面发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
聚红线之识,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抓责任之实,把刚性制度转化为安全生产治理效能;
行法治之道,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安全治理的主攻方向;
抓防控之要,把共建共治贯穿于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筑安全之基,把基层基础工作服务于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今年初泰州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立凡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十四五”时期泰州发展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15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科技进步贡献率6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5.5万元。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今天下午表态发言中,朱立凡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谱写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泰州篇章。
朱立凡简历
朱立凡,男,1971年12月生,汉族,江苏昆山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参加工作。
1989.09—1993.08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统计专业学习
1993.08—1994.11昆山市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
1994.11—1997.09昆山市财政局综合科干部
1997.09—1998.12昆山市财政稽查大队副大队长
1998.12—1999.12昆山市城北财政所副所长、所长
1999.12—2001.01昆山市财政局会计事务管理科科长
2001.01—2001.03昆山市财政局局长助理、会计科科长
2001.03—2001.07共青团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1999.09—2001.06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1.07—2002.12昆山市石浦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2002.12—2006.03昆山市张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6.03—2007.11昆山市锦溪镇党委书记(2003.09—2006.12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2007.11—2008.11常熟市副市长
2008.11—2009.04常熟市副市长、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009.04—2011.03常熟市委常委、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011.03—2012.02常熟市委常委、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2012.02—2013.08苏州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12.02—2013.02兼任市贸促会会长)
2013.08—2014.07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14.07—2016.06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主任
2016.06—2018.09张家港市委书记、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书记
2018.09—2018.11泰州市委副书记
2018.11—2019.11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2019.11—2020.01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20.01—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截止时间:2021年7月19日)
撰稿新华日报记者徐睿翔
简历参考交汇点政情频道
素材来源泰州市政府官网泰州日报泰州发布泰州市统计局值班主编郁芬
编辑南风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 陈明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