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宇并不住在南京市禄口街道永欣新寓海棠苑小区,这段时间却成了这个疫情管控小区27栋的临时楼栋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这还要从7月25日说起。那天晚上8点,南京江宁区房产局紧急动员党员参与禄口一线防疫,胡光宇成为10名党员先锋队的一员。这支队伍里年纪最大的40岁,最小的是23岁,第二天早上7点就集合前往禄口街道。
“以前也做过南京青奥会等时间长一些的志愿活动,没想到这次第一天就差点吃不消。”一到驻地放下行李,胡光宇就和队友们赶往被封闭管理的永欣新寓海棠苑和紫荆苑小区,搬运物资,帮居民采生活用品和药品。
这片区域被划定为红色高风险地区,必须穿防护服“全副武装”。胡光宇回忆,“那天还下着雨,我在小区、超市与药店之间来回跑,汗水和雨水在防护服袖子里晃、往鞋子里灌,手脚都泡发白发皱。”那天,他们一直忙到夜里十点,结束任务脱防护服时,大家都又累又热得想吐。 为了更好帮助隔离居民解决问题,7月31日,胡光宇被派驻到海棠苑小区担任27栋楼栋长。从那天起,这里120户约250人都由他负责。“我就像个管家,居民有任何需求都找我。”
每两天胡光宇都要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隔离居民做一次核酸采集,为了尽量避开高温,他们早上五点半就要从驻地赶往小区准备,来不及吃早饭就带点饼干、牛奶在车上吃,一般六点半就开始敲门。“我们先坐电梯到最高层,然后一楼一楼往下检,大多居民都很配合,最怕就是有的喊不醒、有的检多了不耐烦,就要多花点时间。”胡光宇算了算,一个单元楼检完差不多要用1小时,4个单元楼检完一个上午时间就没了。
“最难的还是大中午来物资。”胡光宇说,3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防护服待着不动都受不了。但只要装物资的卡车一到,他还是立马放下手上的盒饭,先卸货,再开着电动三轮车一家家送货上门。有的居民看着他们热得护目镜上都是水珠,就拿一些冰块、饮料给他们。“一般冰块我们就用了,其他的坚决不能拿老百姓的。”他笑着说。
忙着运送分发物资的间隙,胡光宇还要抽空关注27栋的微信群。“我家小孩没有奶粉和尿不湿了”“帮我联系一下医院,我得打狂犬疫苗”“我需要买药”……群里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求助消息,胡光宇害怕手机没电看不到,就把手机和充电宝挂在脖子上,以防“失联”。
8月4日下午4点多,一位居民打电话说爱人肚子疼,小便出血,需要赶快去医院。胡光宇一听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联系负责医疗的人员协调转运车,送病人去医院,晚上快九点又惦记着,联系车辆把他们送回家。“说来不好意思,给他们打了七八个电话,都没时间问具体病情,能安全回家我就安心了。”
8月5日这一天,对胡光宇来说有些特殊。那天正忙着,他接到妈妈的电话:“儿子,生日快乐!”他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的生日,但没有时间多说,挂了电话又小跑着为居民解决问题。
那天晚上回到驻地,泡一碗方便面当长寿面,拿小面包当蛋糕,同事打开手电筒代替蜡烛,胡光宇过了一个简单而难忘的生日。
令人欣慰的是,南京疫情控制趋稳向好。8月13日,支援禄口的盐城医疗队结束任务返程,在简单的告别仪式上,胡光宇和他搭档多天的医护人员打趣道,“工作这么多天一直隔着防护服,都知不道你们长什么样子。”他说,希望再重逢时,能面对面坐下来聊聊天。现在他要继续坚守,直到这里不再需要他。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编辑 林元沁 校对 方思伟
值班主编 郁芬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 徐睿翔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