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一首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渡》,如果用现代戏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将如何实现?日前,南京市世界文学客厅“鸡笼山下文学课”开讲。在题为《现代诗×先锋剧——挖掘语言的能量》的诗剧融合文学创作课上,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鸡笼山下文学课”是面向南京市中、小学生设立的文学主题课程。2022年3月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开课后,一批优秀的文学教师以及有志于文学教育的作家、学者带来了一批优秀的主题课程。《现代诗×先锋剧——挖掘语言的能量》主讲人陈琪,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金分校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青年诗人。致力于创意写作与教育戏剧研究的陈琪,开设了“紫金黑匣子”校园先锋戏剧社团课程,备受学生喜爱。
“张祜望着远方的星火点点,对他眼前的这座城市怀抱诗意的幻想。”陈琪引导学生去发现诗人眼中看到的景象。身在他乡,诗人将心中的忧愁藏在了眼前的渡口、小楼、月亮、江水、灯火之中。假如让这些景象会“说话”,诗人心中的情感会不会奔涌而出、会不会更加浓烈?课堂上,陈琪邀请学生参加一个关于戏剧创作的游戏,让学生从《题金陵渡》中挑选一个或多个诗人看到的景象,写一幕戏,去挖掘原诗中的语言力量。于是,有的学生扮作书生,有的则扮作月光、小楼、江水……用戏剧的方式去讲述一个发生在唐代的故事。
诗人将眼中看到的景象写进诗中,变成可以表达情感的“意象”,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和戏剧天生就有紧密的联系。戏剧理论史第一部著作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现场观课的南京大学戏剧研究生纪斯雯说,“让意境成为剧场,让意象成为角色,用轻盈、自由的方式传达语言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方式,也让戏剧研究者们看到了戏剧更多的可能性。”
“挖掘语言能量,需要‘打破’角色限制,让角色行动起来,为角色赋予新生,最后为角色塑造关系,形成戏剧里的‘场面’。”陈琪认为,“诗歌创作不仅仅关乎文学本身,似乎也更关于思维、生活、生命等。”高校教师、南京青年诗人代表汗青表示,“中国有伟大的诗教传统,也有伟大的戏曲戏剧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师将创意写作理论转化成学生们能够接受的课堂实践与创新,可以帮助到更多年轻写作者的创作。”
“斜月是迷人的珠帘,星火是故乡的羁绊。”“睡梦里,灯影摇啊摇,是金陵夜里的舞蹈。”“星火在空中翩翩起舞,引领着旅人奔向远方……”课堂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写下了富有想象的诗句。“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陈琪说,“我这个堂课上的一次小小的创作游戏,希望能够给少年打开更多通往创作之路的可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编辑: 陆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