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江苏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众多跨国公司高管齐聚太湖。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重要的“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面对江苏的盛情,他们有什么真心话想说?
第一个关键词:改变。
“日本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退去身影,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力投入高端技术和设备,把研发和经营战略部门迁到中国。从业务领域来看,涉足化学、医药、医疗设备、化妆品、空调、办公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日本松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说,例如,AGC今年在苏州市设立了全球最先进的车载显示器玻璃工厂,松下去年在苏州设立了负责全中国住宅设备业务的地区总部,三菱化学去年在苏州设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菱UFJ银行除了提供金融服务外,还发挥将中日两国企业相互匹配的优势,在智能工厂、碳中和解决方案等诸多领域上广泛开展活动。三井物产正在推进与江苏省的造船企业的合资项目,旭化成也在江苏省的许多基地进行尖端开拓,奥林巴斯今年在苏州建立了医疗产品的生产研发基地。
过去13年来,阿斯利康在江苏省的纳税额增长约9倍;去年阿斯利康在无锡纳税约38亿人民币,排名第一;去年阿斯利康实现进出口额约30.7亿美元,今年截至5月已经超过16.2亿美元。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他们将携手多家海内外医疗健康龙头企业、头部投资机构、高校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建立“医疗健康创新国际化发展伙伴关系”,也将发起并在无锡成立“医疗健康创新国际化发展共享基地”。
第二个关键词:商机
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江苏看到了各种商机。
“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江苏的商机。”德国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说,“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目前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5500家,未来数字化转型潜力巨大。我们在中国发布的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可以帮助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速地实现数字化落地。”据悉,近年来西门子不断加大在江苏的产业布局,全球首家原生数字化工厂于去年在南京正式投运,形成了2个业务总部、7家制造工厂、10家创新与研发中心的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聚集。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说,公司对中国包括江苏市场的重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效应、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政府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加国际化、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包括强生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生物医药和医疗科技创新热土。数字化浪潮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5G、机器人、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产业带来了颠覆式的全新格局。“中国市场是我们在美国以外唯一一个在各大业务板块都设有研发部门或研发团队的市场,共有600多位研发人员负责创新医疗产品和药品的研发和转化,服务本土病患和客户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生医疗科技的研发中心就落户在苏州。”
第三个关键词:建议
“在国际化‘伙伴关系’和‘共享基地’建立之外,为了助力江苏医疗健康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目标,我们也有几条建议。”王磊说,“第一,我们期待江苏继续加强对本土研发与合作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江苏省内大学以及附属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专业优势,促进产学研医深度结合和项目成果转化,让江苏真正成为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和创新研发的高地,推动更多江苏首发的创新产品落地并走向世界;第二,我们期待借助江苏在医疗器械设备、物联网、特医食品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并通过深化构建政产学研医投融合的创新生态圈,进一步推动患者诊疗一体化创新模式的本土化发展和国际化出海;此外,我们期待融合江苏太湖湾的医疗产业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资源优势,助力江苏创新成果出海。”
本间哲朗说,根据中国日本商会白皮书显示,去年有65%的在华日企实现了盈利,超过33%的企业计划扩大规模,只有6%的企业考虑缩小规模。“我们理解中国政府正在构建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在江苏的日企在产品、技术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非常希望政府把日企也作为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中的一环给予大力支持。我们也十分关注构建高度预见性,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
“我们在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有的项目在筹建二期,有的项目在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有的项目在进行本地化的更新技术的研发。另外,我们也不断想把新业务领域引入到中国。”欧绿保再生资源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韩慧青说,“可以说在未来三至五年,我们在亚洲的主要增长点就是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在这段时间我们非常希望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政府对企业的关注和关怀,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它需要更多的新的市场监管方法、新的标准、新的监管力度等,这些其实都需要政府来助力,在江苏我们正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自1998年进入中国投资江苏以来,芬欧汇川现已累计投资近20亿美元,在常熟建成芬兰在华最大单体投资项目。“今年是芬欧汇川在华投资25周年,我们对在江苏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源自江苏在经济实力、营商环境、制造业体系、助企惠企政策、人才基础和服务型政府方面的综合实力。”芬兰芬欧汇川特种纸纸业执行副总裁倪亚科说,“借助今天的机会,我也对江苏未来营商环境建设提一些想法。第一,继续保持稳定的政策特别是能源政策环境,并向企业提供绿色能源政策解读和实际指导,这将有助于制造业企业降低碳排放,有助于江苏省率先实现碳达峰。第二,继续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制造业企业引领绿色发展,同时深化江苏芬兰产业研发合作计划。第三,继续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第四,组织多层次跨境面对面交流,增进世界对当今江苏的全面了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王梦然
编辑: 许愿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跨国公司高管齐聚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