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忱抒写,和平诗章。殷殷切切、字字铭心。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4月29日,“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5周年祭”书法作品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正式开展。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百余位书法家围绕历史与和平主题,以爱国的情怀、肃穆的诗情、激荡的笔墨深情挥洒创作了106件书法作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共13幅作品,创作内容均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历史、话和平的经典语录;第二部分共20幅作品,书法内容为古今中外名言警句;第三部分共15幅作品,内容包含了很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苦难过往的切肤剖白;第四部分共57幅作品,主要呈现近年来,国内外观众参观纪念馆后的真切感怀。
“书法家们投入了最大热情和最饱满的精力,只希望能拿出最好的作品,表达对30万死难同胞的哀思,寄托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还透露了此次展览背后的细节:“从征稿到截稿只用了短短12天时间,有的书法家写了50多幅,只为从中挑选最满意的一幅,还有的书法家出差在外,来不及回南京创作,就因陋就简在旅途中创作,写好了寄回来。”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我们不能忘”“铭记真实历史,即是维护和平”……饱蘸浓墨,饱含深情,一幅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展厅,或苍劲有力,或笔触深沉,让观众在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后,调整视角,欣赏书法作品,以此释放心中的沉痛和压抑,同时深化参观者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再认识,形成立体记忆,教育引导人们警惕历史悲剧重演,珍惜幸福安宁的和平环境。
“这次主题展用书法这样以笔墨线条为核心,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用这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悼念,既传递着我们一脉相承的民族情感,也是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慰藉人心。”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以多角度多形式的话语和笔触,表达对死难同胞的缅怀之情,彰显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事业的立场和信心。
“我是一个五体书家,平时篆、隶、楷、行、草书都书写,这次在选择字体时破费一番思量。”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闻娜告诉记者,自己希望以女性视角表达柔中带刚的坚韧力量,“力量并不靠外在强调,更不是靠战争来展示,我希望能以文化的角度渗透感染观众,传递和平之声”。
在创作前,南京市书协专门组织书法家们到纪念馆实地参观采风,让大家提前沉浸其中,找到关于这段历史的书写手感。90后年轻书法家吴一冰是南京人,“每次来纪念馆参观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我选择了隶书,想用含蓄克制的笔触表达心声”。吴一冰感慨,青年一代应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共同建设和平阳光的强大祖国。
记者了解到,“五一”小长假期间,纪念馆正常免费开放,实施预约参观模式,市民可前往临时展厅参观此次书法展。需要注意的是,外省市低风险地区来宁人员应持有南京市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完成相关查验流程方可进馆参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编辑: 王建旸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