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挂灯笼、贴福字、晾香肠……临近春节,老严荡村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着准备。“村口的路修整好了,绿化比工期提前了一半时间,这几天给各家门口都挂上大灯笼,喜庆的气氛就出来喽!”虽然是刚改行做物业管理没多久,但68岁的陈华安排起社区里各项氛围营造工作得心应手。“我在‘白事班’里搭了30多年戏台,这些都是小意思。”
陈华今年68岁,在过去的37年里,他从“吹鼓手”入行,到后来逐渐有了自己的“白事班”,再到后来成了远近乡里红白喜事上的“管事人”。
“这一行算是家传了,家中长辈、我和几个兄弟,再到后来的子侄辈,大多都是在农村当‘吹鼓手’。”陈华说,过去,吹鼓手在农村是一个比较传统也不可或缺的行业,不管是红白事还是一些庆典活动,他们都非常活跃。
陈华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个吹奏班子最多五人,以唢呐和笙两样乐器吹奏为主。后来,有吹奏班子在丧事上搭台唱戏,或者直接购买大篷车,搞起了歌舞表演,这让陈华感觉到,这一行“变味了”。“尤其是有同行议论,说别的地方还把低俗表演送上了戏台,还有高音喇叭吵嚷,我就知道,这一行要走到头了。”陈华告诉记者,尽管当时事业正值“巅峰”,但从那开始,他就萌生了“改行”的念头。
不知道改行后还能干嘛、舍不得数十年练就的手艺、要为戏班里的人负责……种种原因,不仅是陈华纠结的地方,也是很多其他“白事班”一时鼓不起勇气转行的重要原因。“当时,这一行很挣钱,一场活动就好几千元,为了鼓动老百姓花钱,各个戏班又绞尽脑汁玩花样。”陈华说,从气球、拱门、电光门到各种人情攀比,尽管挣到手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在陈华这些老一辈的从业者看来,“这一行原来是为人排解悲伤的,现在却在不断加重别人的人情负担,让客人苦不堪言。”
2020年开始,宿迁出台《人情新风“宿9条”》,倡导丧事简办,大力推行移风易俗。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沭阳县加强了对白事特别是对吹鼓手的管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并实行全程监管,不定期检查,严格禁止丧事吹奏和表演。为此,每个村把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每个村委会都专门购置了音响,准备了哀乐,村民家有人去世,村里第一时间将音响送到村民家供播放哀乐,支部书记还送上花圈上门吊唁。此举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
趁着这个机会,陈华带着家族中同样在“白事班”工作的侄子果断转了行。“村里农房改善,村民都搬了新家,从农房搬进了小区里,我就发挥特长,来干个物业!”陈华说。
“老陈身体好,头脑精明,做事干练,有责任心,非常胜任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钱集镇派来的驻村工作组组长丁华明介绍,自打改行后,陈华格外有干劲,每天天没亮就开始在小区里转悠起来,无论是随意堆放杂物、晾晒衣物等私搭乱建行为的劝导,还是谁家需要人帮忙,又或者是村庄环境美化需要带队施工,陈华既能吃苦,也很有方法。
“老赵,你腰不行,灯笼给我来挂!”
“小刘从常州打工刚回来吧?家里春联还没贴,我等会给你送来!”
1月15日上午,陈华带着记者在小区里转悠起来,不时和过往村民打着招呼,言谈举止中,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了解,互相之间也格外熟稔。
走到村口的一片崭新的绿化带前,陈华停下了脚步,仔细观察了一番后,掏出手机,拨通了工程队的电话:“刚下过雪,有几株花蔫吧了,你抓紧来换了!”
“这片绿化就是老陈‘监工’刚做好的,工期比原本的工程队缩短了一半,效果还非常好。”丁华明告诉记者,嗓门大、责任心强、做事有条理,这都是以前在“白事班”练就出的本领,现在放到物业,适用性也非常好,因此在开展工作中,大家都非常认可。
采访中,陈华告诉记者,改行后,他也在关注着过去的许多同行,大家也在陆续转型、改行。“我在外做了一阵木工,原本在音响设备上的技能也没丢掉,平时会接一些婚庆的零活作为副业。”陈华的侄子陈一铭原本在他的“白事班”里干活,改行在外挣了一些钱以后,刚刚回到老家,转行经营起一个婚庆公司。
除了这对叔侄外,很多舍不得改行的老朋友,也在陈华的建议下“转型”,纷纷加入了各个镇村的“红白理事会”,指导村民在办理红白事时,文明、节约,为办红白事的群众提供免费办事场所、平价菜、司仪等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耿蓓蓓
编辑: 史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