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开设的“首页看点”栏目,每天通过关键词,为您推荐最及时的新闻资讯、最重要的热点事件、最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疫情防控。
交汇点讯 近日国内相关地方出现本土疫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挑战和不确定性。特别随着秋冬季来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上升。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需要各方配合。目前南京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多个场所探访。
扫码、测温、戴口罩,公共场所“严防死守”
“出站检查非常严格,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查验健康码,直到看到绿码,体温正常才放行。”11月2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铁路南京南站出站口,从徐州刚刚到达南京的旅客许斌持着绿色“苏康码”顺利通过出站查验,他说,“从高铁下车到检查点,一路上都有循环广播和公示牌,让大家打开健康码方便查验。”
除了循环播放提示旅客打开“健康码”的广播外,在铁路出站口还有一则抵宁查验地区的提醒。现场防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来自上海迪士尼、江西九江、黑龙江哈尔滨、江西上饶、山东日照等地区的旅客都要按照防疫要求在我们指定的地点登记,大部分旅客都会主动申报,同时,我们查看行程码的工作人员更会仔细查看以防‘遗漏’,如有的旅客没有提前准备好,我们也不怕麻烦,会让他在旁边操作好了再通过。”
在汽车客运南站的出站口,记者同样感受到了查验健康码的严格。“我在大巴车上就弄好了健康码,一下车就给工作人员看了,我应该这趟车第一个出来的。”来自的河南南阳旅客小林说,“后面还有很多人呢,他们不是在打开健康码,就是在等待查看健康码,现在必须每个人都看,所以大家出来的会慢一些。”
在南京禄口机场,记者注意到旅客都要通过测体温、查看健康码才能进入航站楼。一位乘坐CZ3821航班从广州抵达南京的旅客出站后介绍:“出站时测了体温,出示了健康码。”
发挥“哨点”作用,医疗机构织密防控网
同日下午,记者又来到南京市江宁区上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阶段来中心的人员主要包括体检的儿童、来开药的慢性病老年人和打疫苗的居民。”该中心医务科科长葛荣美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发热病人,在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以及是否有新冠肺炎早期“十大症状”后,预检医生会将其引导至临时处置室,同时医院会安排专车闭环转运至江宁医院发热门诊。葛荣美说,这样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前哨监测功能不疏漏,以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端口,药店也在积极落实防疫措施。在老百姓大药房(江苏)鸿德药店,关于“零售药店入店购药者管理规定”的大海报赫然张贴在进门口。“您购买的蒲地蓝属于‘规定’里的‘四类药品’,请麻烦登记。”店员代雪瑶提醒前来购药的居民。她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药店就开始严格执行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的实名登记制度,登记信息包括购药人基本信息、健康码信息、体温及流行病学史等。“有些人觉得很麻烦,要手动填写这么多东西,有的药还需要开具线上处方。但经过我们解释,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社区网格化管理,“应查尽查”不漏一人
“核查指令不过夜,不管什么时候接到公安的核查通报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开始联系辖区居民。”南京市浦口区同心社区网格员吴晓琼所在的社区内有15个小区,近期全国多地报告本土病例,他们的工作又开始忙碌起来。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刚撂下核查的电话。公安下发有各个风险地区行程史的居民名单,社区网格员就要立刻打电话给居民,询问是否现在人在南京,健康码是什么颜色,近期行程和核酸检测情况。“平均一天要核查50个人,也有很多居民是看到网格员、物业在微信群里发的提醒主动来报备的,居民配合度很高。”
此外,社区还在各小区物业群里每日滚动发布防疫提醒和风险等级提示,由物业转发到各个业主群,也通过在小区公示栏张贴的方式提醒每一位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也会‘暗访’各小区,看门卫是否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三件套。”吴晓琼说,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小区督促整改。
主动上报不隐瞒,做好第一责任人
“有省外行程史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南京某广告公司工作人员王芸10月28日从上海出差回来的途中开始低烧,她立刻回家放下行李直奔附近的发热门诊。在预检分诊处填写信息并测量体温确认低烧后,医院对她进行抽血和核酸检测检查。“没几个小时出了结果,只是普通的发热,医生给我转到急诊挂水。”王芸告诉记者,医院整体流程还是很快的,以防万一她还是第一时间和单位报备等核酸结果出来后再销假上班,“不给单位添麻烦”。
各家用人单位在人员流动管理上也丝毫不敢松懈。“现在出差申请流程可比以前严格多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所员工张亚平感叹,相比之前,现在出差需要向上级部门打申请,且需避开中高风险地区。因私出南京,则要填写《因私离宁申请报备表》,“我们所在部门领导签字后,还要上交所领导报备,责任落实到人”。
“如果有本土疫情发生地区或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特别是与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来(返)苏人员,应在抵苏后尽快(建议不应超过2小时)主动向所在单位、社区(村组)或入住酒店报告,积极配合落实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及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许可提醒,如非必要,近期尽量避免前往上述地区及国内其他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境。“如确需前往,出行前务必要做好个人防护准备,配备好口罩、手消等个人防护用品,开展每日健康监测。返回本地后及时报备。”
此外,许可提醒外地来苏返苏人员,应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不适症状,应戴好口罩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甜 朱璇 沈峥嵘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