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其中,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胡思得院士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林鸣院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66位在数学力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共授予44位优秀科技工作者。据报道,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28.6%,共32位。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沈树忠教授主要从事二叠纪地层、腕足动物古生物学、生物大灭绝及环境变化等研究,在西藏、华南、华北、新疆以及国外的澳大利亚、美国、欧洲、伊朗、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野外工作,深入研究和描述了一批具有重要演化意义的腕足类和牙形类化石生物群,广泛开展了我国及全球二叠纪高精度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工作;带领晚古生代研究团队论证了二叠纪末海陆生物大灭绝的瞬时性,指出西伯利亚和特提斯洋周边大规模火山活动造成地表环境剧变是导致全球海、陆生态系统快速崩溃的主因;与研究团队一起利用化石大数据和定量分析技术,获得古生代3亿年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其分辨率比以往同类研究提高了400多倍。
沈树忠曾经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目前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单独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部),相关成果两度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2、2021)。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排名第二)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排名第二)、李四光地质科技奖(2015)、江苏省突出贡献奖(2011)、国际地层委员会杰出成就奖(2019)等。
据悉,何梁何利基金由中国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9年来,该基金共遴选奖励152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20万港元。
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奖获奖名单具体如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葛灵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