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国人关注的焦点依然是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京、扬州等地确诊病例人数逐日减少,疫情防控形势正不断向好发展。在此期间,针对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出台的系列民生政策,让人心生温暖。
慢病患者最长可开12周“长处方”
疫情期间,一些慢性病患者担心,多次进入医院买药既不方便又有风险。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及时调整政策,优化简化经办服务,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看病购药的需求。两部门联合印发的《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明确,长期处方适用于临床诊断明确、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治疗慢性病的一般常用药品可用于长期处方。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不得用于长期处方。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根据慢性病特点,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
江苏省医保局聚焦疫情防控期间参保人员参保缴费、零星报销、门诊慢特病申请、异地就医等经办服务领域高频服务事项,对照梳理已有的15项“不见面”办理举措,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拓展“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各类服务渠道,细化实化电话、传真、邮寄、“承诺制”等多种服务举措,推动实现所有医保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全覆盖,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保经办服务“不断档、不掉线、不打烊”。
为切实解决发生疫情的地区定点医疗机构临床救治需求,江苏还对定点救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和开设发热门诊科室的医疗机构提前拨付不少于2个月医保资金,对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提前拨付不少于1个月医保资金。
江苏重新安排秋季开学时间
在疫情没有得到全面控制之前,学校不开学是明智的选择。江苏省教育厅8月14日发布消息,经江苏省委、省政府同意,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分两类情况安排开学。一是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设区市,9月1日正常开学返校;二是今年以来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设区市,自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学返校。不能正常开学返校的中小学可组织线上学习指导。具体开学工作安排经各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高校9月15日前不安排学生返校,可按秋季学期校历安排线上教学。高校所在设区市今年以来一直为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9月15日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返校;高校所在设区市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自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返校。技工院校参照执行;校外培训机构、婴幼儿照护机构恢复线下集中培训(照护)活动的时间在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学后,由各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确定。
紧接着,南京市教育局15日发布通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日暂缓开学返校。在该市全域均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学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和批次,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提前3天向社会公布。
延续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
疫情让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困难。江苏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本周下发通知,延长部分企业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围,以及低收入就业困难人员的培训生活费补贴发放政策,受理期限延至今年底。
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失业保险参保企业上年度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6%),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企业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稳岗返还,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参照大型企业实施稳岗返还。人社部门提醒,实施稳岗返还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1年以上。稳岗返还将采取数据比对方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
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精准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将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延续实施到2025年12月31日。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灵活选择缴费方式和缴费档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图片来自交汇点
编辑: 刘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