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中国花鲈。
身长可达半米
中国花鲈体两侧的背缘常有黑色斑点,斑点形似梅花斑点,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故得俗名花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中国花鲈:“此鱼白质黑章,故名。”这个斑点会随着它们的年龄增长逐渐淡化模糊。它们还有一个更常听的俗名——鲈鱼。
中国花鲈个体较大,全长可达半米,重量可达20千克。它们身体背侧呈青灰色,两侧及背部是银白色,两侧各有一条几乎与背部边缘平行的测线,测线一直从头部延伸至尾鳍。
在海边繁衍后代
中国花鲈的产卵期是9月中旬至11月,产卵地点位于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孵出的幼鱼在海区越冬,翌年春天幼鱼成群进入河口、内湾及近岸;成年后,它们生活在近岸浅海区域,性情凶猛,在咸淡水、淡水均可生活。它们分布于中国沿海和各大河口,比较常见于江苏沿海地区,也会进入长江口附近区域。
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再长大些后以小虾、小鱼等为食,成年后食谱结构主要是鱼,其次是虾。
秋风且食鲈鱼美
常见于江南水乡的中国花鲈倍受古代文人墨客关注。“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秋风且食鲈鱼美,洛下诸生未可招”“秋风一箸鲈鱼绘,张翰摇头唤不回”……
西晋文学家张翰,出生于吴郡吴县,今位于江苏苏州吴淞江畔,因不愿被卷入政权内乱,以想念家乡鲜美的茭白、莼菜和鲈鱼为由,辞官归故乡,并著《思吴江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莼(chún)鲈之思”的典故,以谓思乡之情。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以寥寥数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表现渔夫捕捞中国花鲈时的艰辛。
温馨提示,中国花鲈肉质较好,但禁止违规捕捞食用野生中国花鲈,人工养殖技术已较成熟,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用。
采写:刘春
美编:曹家瑞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金亦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鲈鱼又贵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