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交汇点讯 “我以后要捐献遗体,连墓地的钱都省了,所以我有积蓄又有心愿,我就要捐赠!另外就是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我要回报!”8月1日下午,已经89岁高龄的沈元鹏老人在其外甥女和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一次性捐赠20万元时,她颤抖着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20万元中的10万元将用于捐助一个贫困家庭,另外10万元则用于捐助两名贫困大学生。
“我们家姐妹五个,她们四个人都没能上大学,只有我不仅上了大学,还上了两次大学。”沈元鹏回忆当年的经历告诉记者,想到自己正是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成为了“有书可读的人”,所以让更多贫困大学生有学可上,她“责无旁贷”。
这种感恩和回馈几乎贯穿沈元鹏的一生。
1949年4月23日,当时还不满16岁,少不更事的沈元鹏在鼓楼广场亲眼看到解放军入城。“他们都穿着布衣、布鞋和大绑腿,雄赳赳气昂昂,那是我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最初的认知和感情。”在南师附中读书期间,她看着身边的党员老师,又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护校毕业后,她在南京工人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前身)做护士,当时20岁的她终于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这一年对在医院工作的沈元鹏来说并不平凡,“我要考大学”的念头支撑着她,她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埋头苦读,考取了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毕业后,又有幸被组织选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后因丈夫工作调动,她随迁至西安,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从教十余年。1981年回到家乡南京,进入市环保局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她心中时刻不忘党的培养,在有地方发生重大灾害时她总会慷慨解囊,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话音未落,沈元鹏从袋子里掏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骄傲地挂在脖子上,还叮嘱外甥女“要把带子整理平整”。平日里,这块纪念章就放在沈元鹏的桌子上,时时刻刻能看到。“我接受党的教育69年,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帮助别人,也是我回报党的教育的一种方式。”
捐钱捐物之外,2003年,沈元鹏加入了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友协会,承诺去世后无偿捐献遗体。“我经常说人总是要走的,或早或晚。走了就走了不要舍不得,不需要想着‘留个全尸’。”沈元鹏说起这些生死的话题,也毫不避讳,她摊开手耸起肩,笑得眯起了眼睛。
像个“老顽童”一样,或许是沈元鹏保持健康的一个秘诀。见到她的时候,她穿着棕色的裙子,还悄悄画了眉毛。“这个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都夸我,沈奶奶最爱干净、最漂亮了。”
和记者说起最近爱追的剧,她还强烈推荐了《觉醒年代》。“之前我看了两集就没法看了,后面知道这是因为没有VIP,请人帮我开通了,现在想看什么看什么。”“追剧”“VIP”这些词,沈元鹏也是张口就来。看书、做手工、听古典音乐......她骄傲地和记者说,老年公寓里的手工课她一节不落,是个全勤的“好学生”。也因为很喜欢运动,她又开心地鼓起胳膊向记者展示肌肉,强调自己的活力。
闲话过半,沈元鹏庄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后续这20万元将被发放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在被问及是否有什么寄语想送给这两个年轻学生时,沈元鹏只字不提感谢。却只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读书,读好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实习生 李芸烨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