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交汇点讯 1月25日下午3点,南京南站南广场进站口,南站客运员张聪接到两位澳大利亚入境隔离期满旅客,按照要求签完转接单后,引领两位旅客进站,路上,细心叮嘱转运旅客出行注意事项。到20号站台不久,列车进站,列车员下车和张聪交接两位旅客。
“工作日从早到晚,都忙得不停歇,春运以来,最多一天接送100多位旅客。”张聪说,穿着防护服,来回奔走,每送完一趟,就要出一身汗。
张聪的妻子张祖艳在徐州东站“雷锋服务站”工作,每天主要任务是服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出行。“我们的工作节奏差不多,不过,我受她影响很大,她说过‘对于重点旅客来说,到达车厢的路很远,远到每一段都举步维艰,只要我们倾力相助,这段路就会变得很短。’”张聪表示,“所以,我们聚少离多,彼此能够理解。马上就要过年了,年初一可以团聚,年初二因为有大批境外回国人员要进行转运,当天一大早我就要到岗。”
“我已接到唐先生一家,现在出发去南进站口。A1检票口请打开人工通道门,我们2分钟到。”25日傍晚,南京南站客运员高天才用对讲机不停与同事们联系。从印尼回国的杭州籍旅客唐先生一家解除隔离准备返乡过年,到达南京南站后,高天才立刻忙碌起来,核对信息、验明身份,直至把几位旅客带到站台,与列车长顺利交接完成,才松下一口气。
“另外整个过程要做好闭环管理,‘测、问、录、核、送’五步要严格遵守。”老家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高天才已经历六次春运,今年是第二年做转运工作,他介绍:“转运工作不只是做‘接送员’,更是做‘协调员’,一方面要对不熟悉或不理解防疫工作的旅客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实时通过对讲机、电话与社区工作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各岗点同事进行沟通。”
南京南站转运专班小组成员,穿上白色防护服时,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大白”,他们的昵称。高天才说,最忙的一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接送了200多位旅客,“中间只吃了一顿饭,我尽量不喝水。”
“欢迎回家!”接到境外转运旅客,高天才总是热情送上这样一句话。一次转运工作中,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到达南站后焦急不安,经询问得知,老人的降压药在途中丢失了。高天才迅速请来驻站医生,经测量血压为171/100mmHg,驻站医生给老人服下药物,高天才为她泡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待老人血压平稳后将她送上回家的列车。老人临上车前非常激动,“终于回家了!哪儿好都不如家好!”
“到目前,我转运的旅客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高天才介绍,有一次,有两位老人刚走下转运车,我还没开口,那位奶奶就哭了起来。后来了解到,她几周前在国外摔断了左胳膊,正值疫情高发时期,担心交叉感染,就决定回国再进行后续治疗,几经周折终于解除隔离可以回家了。“我一边耐心安慰老两口,一边进行信息采集,并详细地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信息核对无误后,将老两口送上回家的列车。要上车前,老两口坚持要和我拍照合影留念。”
这样的温暖互动,在高天才的转运工作中时有发生。
“现在的旅客越来越支持我们工作了,面对复杂的防疫流程,他们没有抱怨,非常配合,有时,还会关心地问我们累不累。”高天才和陈聪都感觉到,每每得到旅客的理解与支持,心里就暖暖的,“再苦再累都值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编辑: 王静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