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记录震泽镇广大农村一路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精彩历程,2019年4月起震泽镇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合作,启动了《震泽乡村振兴新画卷——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现实模样》一书的创作编纂工作,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全媒体方式,浓墨重彩地详细记录了全镇23个村庄的发展轨迹、历史传承和人文风光,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坚韧战斗过的同志们留下了宝贵记忆,也为今后震泽农村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这本书正当其时。
在众安桥村采访的那几日,村里800亩的油菜花正是盛开时。以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谢家路为核心,众安桥村演绎着新时代田园乡村的故事。
众安桥村乡村风貌
一条名叫谢家路港的小河,北接15000亩左右的长漾,南连500多亩的周生荡,形成了“两湖抱一村”的独特地理环境。众安桥村原村主任吴金龙介绍,谢家路这个地名在当地还有个传说,相传当年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命,率十万多将士征讨张士诚,经过这里,命令将士下马卸甲,就地休整。谢家路便是由“卸甲”谐音而来。
众安桥村乡村小火车村里,粉墙黛瓦的一座座农房由南到北沿谢家路港散落,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当地居民,湖,河,田,人,鸟,树,宅……组成了田园乡村和谐、美丽的画卷。
2019年春,记者看到的谢家路更像个大工地。在项目建设部,记者见到了80后的村党总支书记吴继华。他说,去年做了规划和设计方案,去年底招投标成功,全部建成预计要到今年底,“谢家路有20%多的房屋长期处于空关、闲置状态,我们将采取统一租用,再交第三方专业运营的方式,发展谢家路田园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富民增收、村级集体增收的主要来源。”
众安桥村入口处,将规划建设“蚕桑学堂”,打造成当地百姓和游客传承蚕桑文化,体验蚕桑生产,开展蚕桑文化教学的重要基地。
众安桥村自然教育中心村主干道旁,将建起占地90亩的“幸福农场”,通过引入台湾文创公司,打造集蚕桑、稻田文化体验,农机具展示,农副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吃喝玩购服务。长漾滩边,腾退旧纸箱厂改建为“乡邻中心”,一方面服务村民办酒宴客,承办群众文化演出。另一方面,也将成为游客用餐,品尝太湖农家菜美食的体验中心。在手工老酒坊里,用好水、好米,酿造上等的黄酒、“米烧”和桑果酒等,与村民、游客分享。
众安桥村村民金建良与他的水韵谢家蚕丝工坊
谢家路41号的吴家老宅,则由村里交给“辑里丝绸”,打造成一间蚕丝手工坊,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蚕丝文化,体验震泽丝绸的独特魅力。吴家老宅是四开间的一座平房,村民吴桂林说,这是他大姐的房子,已有40多年。当初建房时,砖头还很紧俏,屋里的电线也是他好不容易从上海买来的。后来,大姐过世了,孩子们成家立业,住到了镇上,这间老房子也空了出来,已经空关20多年。现在,村里和侄子签了合同,以每年8000元的价格租下这房子,做“一条蚕丝被的诞生”的现场体验,合同一签就是15年。此外,还将建设黑豆腐坊、熏豆坊、酱肉坊……
众安桥村“整洁庭院”评比活动动员大会
谢家路属于省级长漾湿地公园保护区,这两年,镇里投入2000多万元,村里花了270万元,通过“三优三保”腾退了7家“落后”企业,盘活土地40多亩。如今,谢家路周边上千亩的核心区,已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没有了工业,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发展?
众安桥村民的幸福生活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众安桥村做了大量工作。2017年12月份成立了谢家路生态农业合作社,注册了“水韵谢家”农副产品品牌。太湖边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出神奇的“夜潮泥”,在这里,普通的包菜也变得“与众不同”,吴金龙说:“拿这里的包菜做干锅手撕包菜或者醋熘手撕包菜,特别香。”
众安桥村村民在生态园里修剪果树
在去年新建的果园里,村民陈根林正在给枇杷树苗浇水。他告诉记者,这个果园有20亩,除了枇杷,还种了75棵樱桃树、橙子、葡萄等,“我们种的蓝宝石葡萄能卖出80元一斤。”大棚里,樱桃树上的花骨朵初绽,葡萄树已经发芽。在蚕丝手工坊,记者看到了一床床制作精良的蚕丝被。负责管理的村民介绍,一条蚕丝被四个工人合作制作起来只需十几分钟,去年10月开始,已销了200多床,主要卖到上海等地,“我们还有私人定制,想要几斤的被子,任你选。”
众安桥村河道清淤
2018年众安桥村村级收入达到799万元,可支配收入360万元。吴继华说,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实现谢家路、众安桥的乡村振兴,是为更完好保护这片田园乡村,带动488户村民就业、致富,同时,让这里更加生态宜居,不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沈金星将一处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村委会,不仅每年有八千元的租金,闲置的房屋也有专人管理,两全其美,对此,他十分高兴。“我们下一步还要做民宿,现在文旅公司已租了大大小小20来套房子了,这些房子有些是老百姓的空房,他自己住到镇上去了。等到生态旅游发展起来了,这些房子就能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很多项目能为村民提供岗位、带来收入,村民都很支持。” 吴继华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手抓,需要把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走出一条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长效管护,才能巩固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众安桥村“苏小花”田野餐吧在吴继华看来,作为80后的村支书,理想中的乡村应是环境很舒适、产业很兴旺,老百姓舒舒服服地居住在其中。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的话,能带动乡村旅游这块的发展,城里人可以到这个地方来体验乡村游的乐趣。村子越变越美了,吸引了一些村民“还巢”。去年初,孙文火家的宅基地老房子装修一新,因为儿子一家从吴江城里搬回来住了。虽然儿子上下班来回一个半小时车程,但他乐此不疲:“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更重要的是,能和父母在一起。”
众安桥村党群服务中心
2019年,以谢家路自然村这一个点,以点带面,众安桥村推动整村的特色康居村的建设。首先要全面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开市场。立足蚕桑文化,发展丝绸产业与文化观光旅游业,持续提升地区发展水平。
粉墙黛瓦的农舍
其次,计划在2019年度进行整村三星康居村建设,全面发动、加大投入、硬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绿化景观建设,进行农户外立面改造,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构筑和美人居、苏南特色、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的新农村亮丽风景线。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既要有“好看的外观”更要有“有趣的灵魂”。对众安桥村来说,旨在形成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等深度融合,使乡村有形更有“神”。
来源:今日震泽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