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江震泽,平等、虚心和坦诚地征求群众意见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和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接触的人,都会被他的热情和激情感染。顾全笑着说,我有一个体会,涉及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凡是通过“圆桌问计”,虚心、平等和坦诚地征求群众意见,商量解决办法,事情常常会做得比较顺利,群众也会比较赞同。
姚家浜是震泽古镇区三条臭水河之一,经过一年多综合整治,这里已经清水荡漾、路桥整洁。图为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和居民们聊天。见习记者 陈越 摄
“圆桌问计”
让古镇三条河得以重生
曾几何时,小桥流水人家的震泽因为周边各类污水排放等原因,古镇核心区的快鸭港、石墩浜、姚家浜3条河道,水质渐渐发黑发臭,人见人厌;排水排污口多,共有69个,不管晴天雨天,都不同程度流出污水;沿河违建驳岸也多,彩钢板停车棚、厨房、养鸡养鸭棚挤挤挨挨,占用水面和道路,环境脏乱,居民投诉不断。近半个震泽镇区居民、近两万人住在这3条河边。
怎么办?让河水变清,环境变美,涉及到污水截留,雨污分流和环境整治,面广量大。关键是治理过程很长,也会影响数万居民的生活。
震泽古镇区镇快鸭港河道整治后,征求村民意见,将修缮一新的亭桥取名为“蒯家桥”。交汇点见习记者陈越 摄
城镇河道污水治理,是基层工作的一项“老大难”。什么方式才能做好?问计于民。于是,2017年9月,震泽镇召开了一次由400多居民出席的“靓河工程”大会,向百姓汇报,向百姓问计。从此,到今年9月,河道和环境整治告一段落,大大小小的“圆桌问计”40多次。
“把镇区三条河道抽干,晾晒大半年,看哪个管子流污水,这样的办法如果得不到群众支持,是很难实施的。可以说,工程的每一个进展,勇气和智慧都来自群众。比如,如何监管工程质量,请有从业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监督志愿者,天天在工地拍照检查。快鸭港上面的两座桥,取什么名?‘蒯家桥’‘平山桥’也是让群众开会定的,就是根据旧时乡贤典故来取的。”
震泽快鸭港,原来的臭水河,变得波光粼粼,清澈喜人。陈越 摄
记者看到,如今的快鸭港、石墩浜、姚家浜三条河及其周边环境,是震泽镇最漂亮的居民休闲区。顾全自豪地说,在乡镇镇区里,河道清澈,鱼翔浅底;三线入地,视野清爽;有休闲的凉亭,唱戏的舞台,河面上整齐的木栈道,加上四季花木的清香和古镇特有韵味,大城市人都赞不绝口。
“震泽古镇区三条河‘重生’的过程,是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的一个范例,没有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我们纵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做成事、做好事。”顾全感慨地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省住建厅提出的3年内城镇污水处理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震泽走在了前列。
让乡村旅游灵动起来
今年,吴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就离震泽几公里。将来,和上海半小时车程内的震泽,古镇游、乡村游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众安桥村舍边的观景塔
顾全说,在这样宏大背景下,如何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近年来,顾全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地走南闯北,去学习取经。和中国饭店协会“问计”民宿招商,和台湾朋友“问计”乡村综合体运维,等等。
顾全说,如何让稻麦飘香、种桑养蚕、河道纵横的江南农村成为大家都想来游玩的景区,是个全新的课题。涉及到旅游,就要讲可持续发展,讲投入产出,讲如何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这些问题,震泽镇班子的经验并不丰富。
众安桥村农家乐
与其摸着石头过河,不如“圆桌问计”。镇上不少知名餐饮的老板颇有情怀,也愿意到乡间投资,就是对人气有顾虑。经过周密规划,震泽镇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全民共建”的工作思路,这几年,震泽围绕众安桥村谢家路及其周边绕长漾区域,修路、架桥、通电、通网……高标准栽下的“梧桐树”很快引来了“金凤凰”。国内知名的农家乐、民宿品牌纷至沓来。
众安桥村谢家路的咖啡厅
项目多了,空间一下子紧张起来。靠另起炉灶,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时间漫长。这次顾全把圆桌摆到了田间地头。村民们听了党委政府的建设计划,不少人当即表示,自家房屋本身就空关闲置,愿意交给村里使用。几次问计下来,“问”出了100多间农舍,对于这些房屋资源,镇上已决定在11月初举办田园乡村民宿招商会,寻找第三方进行梳理筛选,统一运营。
众安桥村水韵谢家蚕丝工纺之一
景区吸引人,靠的是核心文化。震泽的乡村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丝绸文化,老百姓是比党委政府更资深的专家。原来的古迹怎么恢复,地方怎么命名、传说典故究竟如何……圆桌还“请”来村里的乡贤耆老,在传承蚕桑文化、保护蚕桑生产、开展农事教学等方面出谋划策。拜帅桥、蚕桑学堂、田野餐吧……一处处寄托了本地村民乡愁的特色建筑,已经成为线上线下的网红打卡点。
众安桥村村民金建良与他的水韵谢家蚕丝工纺
记者看到,谢家路的吴家老宅,苏州名企“辑里丝绸”已经入驻,咖啡厅、小火车、黑豆腐干坊、熏豆坊、酱肉坊等业态人气旺盛。顾全说,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村民已经初步尝到甜头。2018年,谢家路所在的众安桥村收入达到800万元,488户村民从中获益。
让多年丁字路口畅通在望
前一段时间,震泽镇的领导班子纷纷忙起了“请客”,一连十几天,请镇上的百姓来政府食堂吃个便饭,拉拉家常,听听意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谋划破解镇上一个存在多年的大问题。
众安桥村道路及行驶的车辆
快鸭港路是沟通全镇南北的主要通道,道路虽宽,每逢早晚高峰或是雨天,路口经常堵得水泄不通。经过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研,一致认为,就是正对十字路口的一栋老旧商铺,还有背后零零散散的城中村,硬生生把道路“挤歪”了,本来南北直行的车不得不先借道拐一个弯,另从一条小路过。这片区域一日存在,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打通“肠梗阻”的提案提议很快摆到了顾全案头,但是要实施起来却殊为不易:事关近40家农户,12个商铺,超150人的生产生活,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就轻易动不得。
“既然调查明白了症结所在,不论事情多难,为民为公,我们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给这项工作,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交通畅行工程。”顾全说。
如何解决?坐到圆桌前面对面谈最实际。今年以来,震泽镇领导班子分户包干,走进商铺、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分批邀请相关群众座谈交流,听取意见。事关周边几万人日常出行,有的居民当场就痛快地答应了;有的心存犹豫,从早谈到晚,从圆桌谈上了饭桌,终于也松口同意了。
也有老百姓提出,原本住的是镇中心,安置的地方能不能不要太偏?
众安桥村别墅
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现场勘察,震泽镇决定启动城镇有机更新,选取姚家浜河东侧地块建设高质量安置小区。现在,小区施工工程牌已经竖起,临水而居、城镇花园式的周边配套,让动迁居民喜上眉梢,还时不时去关心进展,期盼早日搬进新居。顾全表示,等到相关的全部居民都签字同意动迁后,下一步,震泽镇还将召开一次周边居民大会,告知他们工程的详细情况、建设周期和未来效果,打消群众顾虑,推进顺利施工。
“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常常‘剪不断、理还乱’,只要走进群众中和他们坐在一张桌子聊天,总能找出办法。”顾全说。
本报通讯员 沈国强 王锦源
本报记者 庾 康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