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23日,以“跨域一体、创新共进”为主题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太湖之畔的苏州吴江举行。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包含了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2413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而作为一块国家级战略的“试验田”,示范区吸引来的不止是长三角人热切的目光,更是五湖四海的顶尖级“开发者”。
去年8月,首届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由各行各业佼佼者们组成的开发者联盟正式成立,开启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各主体参与模式的先河。今年大会期间,开发者联盟再次“扩容”,吸纳16家新成员,联盟成员数量增至41家。
一年多过去了,开发者们在“试验田”上演绎出了多少激动人心的创新故事?新成员又将如何共创新发展奇迹?
“聚合体”初显成效
从成立之初,示范区建设就强调凝聚各方力量,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成立开发者联盟。“还记得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我和开发者联盟的12家创始成员探讨联盟成立的初心是什么,最终总结出了12个字:政企合作、双向赋能、共享价值。”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对于示范区建设来说,开发者联盟是一个“推进器”。而在参与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靠市场的力量推动示范区的“一体化”与“高质量”,一年多来,开发者联盟这个“能量聚合体”成果初显。
在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交界处的元荡湖面上,一座全长586米的慢行桥,宛如一根飘逸的“丝带”横卧其中,串联起滨湖美景、湿地湖泊,成为青吴两地一体化连通的点睛之笔。如今,逛个公园的工夫,苏州人就能到上海串个门。
这是示范区内首座跨区域的慢行桥,也是开发者联盟的首轮执行长单位——三峡集团参与示范区建设的首个实体项目。在青浦、吴江两区政府统一规划、联审联批下,仅3个月就完成施工,去年11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元荡慢行桥的跨域联通,正是开发者联盟政企双向赋能机制的“代表作”。“联盟成立以来,在生态环保领域,三峡集团与两省一市共同成立水乡客厅公司,着力推进示范区水乡客厅重点项目,为示范区绿色发展持续赋能;在绿色基建领域,华为公司助力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建设,构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并成立华为(吴江)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助力产业智改数转、提档升级;在互联互通领域,长三角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专注项目开发、强化投融能力,目前正积极推进吴江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及苏州南站高铁新城建设。”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上海总部总经理石小强作为联盟成员代表,对联盟一年多来的“成绩单”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联盟成员也不断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一年内,联盟成员上海城投与上咨集团共同成立长三角城市咨询公司,针对基础设施改造、古镇能级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战略研究。普华永道与上咨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智库联盟;同济大学协同沪苏浙皖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开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
朋友圈再度“扩容”
从最初的12家创始成员,到去年10月的首次扩容,再到本次新增16家成员,联盟不断“破圈”,如今已有41家成员伙伴。翻看新成员名单,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万科、林德(中国)、亨通集团……个个都是行业标杆。
从地域分布来看,16家新成员中,长三角地区有11家,其中上海5家、江苏省3家、浙江省3家,体现了多元化和广覆盖的特点。从机构类型来看,16家中,企业有14家、高校有2家。在14家企业成员中,7家企业从事绿色基建行业,4家企业从事高端制造行业,1家企业从事能源环保行业,1家企业从事绿色金融行业,1家企业从事文旅产业,高度契合示范区生态绿色的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记者发现,不少新成员的加入颇有故事性。“此前,我们与联盟轮值执行长三峡集团有业务合作,三峡集团介绍了联盟后,我们立刻申请加入,可谓一拍即合!”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氢能源总监王海告诉记者,林德是国内领先的气体供应和工程公司,在氢气的制取、提纯、液化、储存等方面都有核心的技术和能力。氢能作为清洁能源,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支撑,林德渴望依托自身的优势,为示范区的氢能发展提供支持。从观察者变为建设者,王海笑言,“以前就很关注示范区的发展,加入联盟后,肯定要来得更勤了,一起把示范区建设得更红火。”
16家新成员中,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江苏企业。2017年落户苏州吴江的英诺赛科,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的生产基地。公司副总裁顾怡祥介绍,英诺赛科的芯片产品,涵盖了长三角的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以及汽车等各个新兴行业。加入联盟之后,将发挥第三代半导体的优势,与联盟各成员单位一起打造示范区创新成果展示窗口。
“随着一体化制度创新深入推进,示范区已形成、并将继续形成巨大的制度红利。”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华源表示,期待大家发挥行业领军者作用,放大产业链“链主”效应,为示范区带来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带动更多企业、机构投身示范区建设。
“跨域一体”再提速
水乡客厅项目开发建设合作协议、TCL华东产业集群基地项目、长三角清洁能源产业示范项目……大会现场,示范区执委会、两区一县政府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签订9项重要合作项目。而这批项目,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域一体”。一个个项目的火热签约,展现了各类主体投身示范区建设的踊跃,也印证了示范区已变成创造新经济的热土。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的水乡客厅,作为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区,是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本次签订的9个项目中,就包括水乡客厅项目开发建设合作、水乡客厅银企战略合作两个项目。
“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和共建模式的集中实践地。”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锋介绍,目前,水乡客厅的城市设计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形成成果,下一步工作就是全面启动实施。“为加快推进水乡客厅建设,由示范区执委会与两区一县人民政府、长新公司共同签订开发建设合作协议,进一步凝聚各方建设合力,共同推动水乡客厅早出形象,为全国其他跨省域开发提供示范。”
跨域一体、创新共进,是本次开发者大会的主题,更是示范区下一步合作发展的“关键词”。
记者注意到,大会上3个重点揭牌项目——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分别坐落于沪、苏、浙三地,却都有着相同的目标和方向:立足本地实际,辐射长三角。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是今年苏州“新年第一会”上签约落地吴江的项目。“我们将结合苏州的工业产业基础、工业集群的分布情况,把工业互联网和产业紧密结合,一方面为本地产业的智改数转、提质增效,贡献工业互联网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也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方向,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集群。”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负责人冯泽军介绍,目前江苏分院已完成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中心建设,入驻标杆企业28家,在周边落地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有20多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沈佳暄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田墨池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