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涟水县南集镇500公斤“南集千张”直销南京“柒件事”销售公司,沭阳县“虞美人”电商平台200筐绿壳鸡蛋发往苏南,滨海县“襄盛滨海”牌菜蔬、草鸡蛋点供常州“大娘水饺”……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都牵动着当地一户户低收入户脱贫致富。通过五方挂钩、南北对接,江苏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全面铺开了“消费扶贫”行动。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帮扶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扶贫方式。”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文俊说,消费扶贫把低收入户“嵌”入致富产业链中,抱团对接大市场,产品变成商品,劳务变成工资,收成变成收入,让他们有保障可持续地脱贫致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享受到脱贫的喜悦。
扶贫农产品,“进城通道”多
江苏城镇发达,市场巨大,农产品总体上不存在卖难问题。但低收入户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意识不强,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卖上“好价”更不易。通过消费扶贫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首先要打通产销“绿色通道”,敞开城镇“消费端口”。为此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重点帮扶县农产品“格外眷顾”。
有效对接扶贫产品与市场,去年3月江苏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和完善,推动消费扶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进。今年,江苏系统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以促进扶贫产品销售为重点,推动对口支援地区“菜篮子”“米袋子”衔接城镇市场和各级机关、高校和企业。
“开展消费扶贫,(扶贫)产品认定是核心。”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处副处长陈锦辉介绍,江苏全面梳理对口帮扶支援地区扶贫产品,在经济薄弱地区认定扶贫产品,并编制二期《江苏省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名录》。目前,由国务院扶贫办认定江苏省对口帮扶支援地区扶贫产品1000多个,认定江苏经济区特色农产品600多个。
购买扶贫产品,省级机关单位积极响应。每年,省级帮扶后方单位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定向推介经济薄弱村农副产品。消费扶贫行动中,全省机关带头,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预留比例消费。单位食堂、工会组织明确不低于上年度采购总额的10%预留比例,采购国家832扶贫网和江苏政府采购平台线上产品。
越来越多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对照“(消费)扶贫目录”,“牵手”对口帮扶地区,“按图索骥”采购扶贫产品,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省拥有320个连锁企业4.9万个连锁网点、225个农产品市场,全面开展消费扶贫专区建设活动,并减免相关费用。“贫困地区和省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省零售门店优先采购、优先验收、优先入库,财务快速结算。”省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说。
电商平台也来助力。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苏宁易购已上线12个重点帮扶县(区)299种商品,京东商城共上线11个重点帮扶县(区)220种商品。
“专柜”卖得好,电商尤其火
城镇市场端口打开后,重点帮扶县积极响应,主动上门对接,在商超开设专柜,在电商平台上开专馆……被帮扶单位和挂钩单位相互对接、多点开花,凝聚起消费扶贫强大合力。
“沭阳在大润发、欧尚超市及部分农贸市场、高速服务区设立扶贫专柜,累计销售额近900万元。”沭阳县扶贫办副主任严晓玲说,设立扶贫专柜专区的同时,他们还推动扶贫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去年,10家以上县外食堂、县内40家学校食堂、20家医院食堂、30家企业食堂累计购买该县销费扶贫农产品2100万元。
“帮扶工作队通过联系后方单位,衔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农民,销售睢宁扶贫产品。”省驻睢宁帮扶工作队队长、睢宁县委副书记王道发说,省科技厅、南农大、徐矿集团等多家单位,向睢宁农产品“敞开大门”,帮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大忙。
“消费扶贫在电商平台尤其火。”陈锦辉说,去年全省65个市县在邮政平台上线农产品同城生鲜项目,累计助销农产品16.6万笔、销售额640.7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订单32.9万笔,完成全年目标63.3%。
“电商馆是灌云扶贫产品的集中展示销售平台,多达300余种,囊括了苏新园豆丹、王恕有滴醋、双程酱油、紫燕食品等优质农副产品。”灌云县扶贫办副主任邱伏兵说,2019年度灌云电商馆销售额突破450万元。
沭阳县双荡村不仅是“花木之乡”,还凭借电商成为“中国淘宝村”。全村发展电商360多家,直播120多人,带动村民从事包装、客服、快递等就业860多人,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73户455人“稳稳”脱贫。“2016年,我和妻子回家开淘宝店,在网上卖盆景、绿植,现在正常每年能赚几十万元,近两年家里盖了两层楼房,买了轿车,还在县城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楼房。”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胡拉说。
胡拉脱贫致富,不仅得益于村里的花木产业,还归功于沭阳组织的电商培训。为推动电商扶贫,重点帮扶县多地培育电商人才。9月8日,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联合县扶贫办、团县委,举办涟水县“电商助农”菁英人才研修班,重点是网销涟水的扶贫产品。
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消费扶贫不仅给重点帮扶县和低收入户开辟了脱贫致富通道,还丰富了城市“菜篮子”,给服务窗口“添了彩”,把地标特色农产品给居民和旅客送上门。
“这种稻虾共作有机大米帮我拿两袋,再给我2盒白首乌粉、1箱海鸭蛋……”不久前的双节长假,来自青岛的冯女士在滨海港高铁站扶贫产品专营门店里挑选特产。专营店位于服务区最醒目的位置,囊括了滨海特色农产品,当中国家地标农产品4个。滨海县消费扶贫协会会长栾茂成说,旅客在这里的每一笔消费,不仅能把滨海特产带回家,还亲力亲为一次消费扶贫。
“消费扶贫是‘造血式’脱贫。我们通过严格的质量筛选,把滨海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挑选出来,通过专营店吸引旅客,获得利润100%返还给村集体和贫困农户。”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曹振洋说,滨海是重点帮扶县,全县自主创业低收入农户有7386户,同时又是农业大县,“滨海大米”、“界牌小花生”、“陈涛粉丝”、“滨海白首乌”等农产品远近闻名。让特色农产品致富低收入户,滨海组建了农副产品销售扶贫协会,吸纳龙头企业、经济薄弱村合作社、能人大户等会员单位85个,组建众襄城农产品公司,统一采购销售扶贫产品,打出“襄盛滨海”公用品牌,线上线下市场全面打开,单是供应常州大娘水饺一家就达3000万元。
响水县不仅注册了“响誉味来”农产品公用品牌,还利用当地家禽、西兰花、浅水藕的产业优势,带动4000多户种养,把产业发展中脱贫攻坚。南河镇九丰农博园常年吸收低收入户200人以上,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5年前,南河镇兴南村建档立卡户罗会兵一贫如洗,2016年享受政策免费租了2个钢架大棚种西兰花,发展到如今自租110亩大棚种西瓜、西兰花,年收入达50万元。
从滨海的“协会+品牌+农户”,沭阳的“电商+企业+基地”,到睢宁的“后方单位+公司+农户”,江苏各地消费扶贫把低收入户“嵌”入农产品产加销链条,常态化保障了低收入群体脱贫创收。“现在,南集农户种植生产的农产品依托公司平台直通南京等地市场,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南集百姓生产的千张不愁卖,心理踏实着呢!”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员郭哲昊说。
交汇点记者 朱璇 梅剑飞 李睿哲 顾巍钟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颜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