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阵阵朗诵声从世茂滨江社区的活动室里传来,或低沉,或清亮,室内的老人和孩子在认真地诵读经典作品《爱莲说》,体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7月中旬,南京微文学馆团队的“小先生”季瞳,正在为社区的老人、孩子带来“由诗文谈廉政、爱国文化”的主题教学,传承廉洁文化,倡导清风正气。
据了解,这场以“文学文化与写作”为主题的暑期公益教学班已开展了半个月,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的教学团队在三汊河社区、唐山路社区、世茂滨江社区为老人和青少年群体带来了一节节生动的文学文化课。从红色文化的再解读,到传统文化的再品读,主讲成员从经典的文本中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带领学员在体悟作品风格与情感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力量。
“我要更多地学习爱国诗文,向岑参他们看齐,长大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保家卫国!”在学习完边塞诗的课程后,小学员李勃锐一脸认真地说。贯穿着“爱国”的主线,微文学馆的授课“小先生”以历史为维度,带领现场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对战争的厌恶、对捍卫国家主权的渴望。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牵动着大家的心,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小老师们都很会讲课,爱国精神是永恒的命题,将爱国情融入诗歌进行赏评,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古代的场景,这不仅勾起了我的历史记忆,也对我国的下一代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山路社区的李奶奶感慨地说。
现场有一位特殊的“老学员”成诗开,今年已89岁高龄的他是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作为退伍老兵,每当在课上听到动情之处时,他总是深有感触:“你们的授课把我一下子带回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年,我的战友就在我旁边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但他根本不顾自己的伤势,继续坚守职位,猛烈地攻击敌人。”从成老的讲述中,在场听众纷纷感受到战争年代,战士们舍生忘死、顾全大局的红色革命精神。成老表示,希望微文学馆团队能将这样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为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团队指导老师陈妙闽说:“微文学馆坚持以红色文化赋能授课内容,以‘青老’协同的模式助力‘文学生活化’理念的实现,使“红色”与“教育”在融合交汇中焕发新生,让感悟红色文化在社区范围内蔚然成风。”
三汊河社区书记梁学银表示,“微文学馆团队的授课,既照顾到了老人,让老年人在他们的闲暇之余有机会体验文学的魅力;也让小孩子们暂时摆脱了课业压力,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同时也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为营造良好的社区尚学氛围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宇)
编辑: 周正玮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