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农助农政策,金陵科技学院推出三重“大礼包”,助农奔小康。
技术下乡,让农业更有魅力
南京市溧水区是全国蓝莓栽培的先行区,也是江苏蓝莓栽培的主产区,目前有50多个自然村,合计约1000余家在种植蓝莓,可以说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与极好的社会口碑。然而,蓝莓是一个相对新兴产业,全省包括溧水区在蓝莓的高效优质栽培方面仍存在配套技术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江苏省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溧水(蓝莓)推广示范基地主任、金陵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张长青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自201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蓝莓控根容器栽培技术体系的推广示范。截至目前,已在溧水区晶桥镇笪村的金晶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示范控根容器栽培蓝莓50余亩,栽培蓝莓品种十余个,解决了蓝莓对土壤的酸性及透气性的要求,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据了解,该合作社还将计划在两年内新建连栋大棚5亩,把基地规模扩大到200亩,与金陵科技学院进一步加强蓝莓容器栽培技术体系的推广示范。
“蓝莓课题组自2004年成立以来,通过国家、省、市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在蓝莓种植技术上有了一系列成果,后面我们将围绕蓝莓根系浅、水肥需求严格等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继续推广适合本地区的蓝莓高效优质栽培标准化体系。”张长青说,“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用新品种、新技术来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让农民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江煜是金陵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在她负责的南京市农业科技产学研项目——“种植业(水稻)物联网养护系统构建技术示范应用”中,基于物联网的稻田种植环境精确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在稻田中布设水稻——大气——土壤信息无线感知节点和摄像机视频360°监控,实时获取温湿度、光照度、土壤水分等指标,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系统后台,农民通过信息终端即可获取数据并准备相应的农业生产。
不仅是在农业生产的准备阶段,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手机种田”。据江煜介绍,他们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两块50亩试验田中搭建了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利用移动无线网路,实现对水稻生长过程中虫情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物联网服务平台,形成专家数据库。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来查看专家意见,及时采取虫情防治措施。
“江博士搞的这套系统简直就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手机种田?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湖熟街道祥鹏家庭农场负责人魏祥鹏说,“以往种田需要提前去看看农田的湿度,了解下近几天的天气,现在都不用往外跑了,坐家里看看手机就行。”
专业服务,让农村更有活力
自江苏省“挂县强农富农”工程实施以来,金陵科技学院与南京市六合区紧密对接,成立项目联合工作组,遴选农业专家驻村指导,通过专业的助农服务,让农村逐渐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更有活力。
在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和仁社区南京图歌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专家蒋加进教授根据积累的多年的科技对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主推动物福利与环境控制的家禽养殖模式,实施“野鸡和草鸡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在当地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同时,蒋加进还在基地示范户组织进行科学养殖和防疫防控知识培训,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在六合区龙袍街道孙赵社区南京市新禹河鸽业专业合作社,对接专家戴鼎震教授领衔开展“肉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使鸽种蛋孵化率从原来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88%以上,基因鉴别鸽子雌雄准确率95%以上,通过淘汰病鸽,大大复壮了种鸽群,鸽粪废弃物研制成生物有机肥料减少养殖污染85%以上,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治疗对鸽毛滴虫感染及鸽痘治愈率90%以上等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突破,相关科研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相应成果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不仅行业专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服务,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同样也利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投身助农服务中,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一股青春力量。在六合区龙袍街道平原村,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水产养殖基地进行调研,聆听水产科技示范户讲解自动化养殖技术,观察认识水产养殖设备,同学们就蟹池的增氧技术、水面反光条、岸边铺盖布置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建议。
在南京市高淳区驼头村,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3名学生跟随当地农户先后参观了茄子、西葫芦、西瓜等大棚水果蔬菜,最后为当地农户就蔬菜水果的种植可行性报告、产量、销售等情况进行分析,为他们提供相对应的可行性建议。
“我们学院有一个非常浓厚的扶农助农氛围,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学生对农村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那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戴鼎震说。
传经送宝,让农民更有“干货”
2002年,南京市教育局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同组建了“南京市教育系统农科教讲师团”。讲师团成立以来,按照“农民出菜单,街道成校编菜单,区教育局汇总单,讲师团接单,市教育局埋单”的工作流程,持之以恒地坚持随叫随到,免费给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成效显著。
讲师团的专家以金陵科技学院校内教师为主,同时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市农业农村厅的专家以及农业企业里具有很强操作能力的“土”专家,每年进行常规免费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10000多人次,每到一处都会给农民留下联络单,便于农民与专家取得联系。讲师团足迹遍布南京所有涉农街(镇),开展了农业技术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类、新市民素质提升类、农业创业类四大类四十多个项目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将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讲授和现场指导相结合,便于农户掌握。同时,讲师团在开展培训工作中,还把讲课内容浓缩,编印成册,免费发给农民,每年发放的培训资料就有5000余册。
讲师团着力于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并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新型职业农。讲师团自成立至今,在各涉农区先后开展包括现代种职业、现代养殖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内容的培训,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0余场,17000余人通过考核,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经开始由农民个人转变为家庭农场主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这些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讲师团积极与省、市、区农业部门对接,为示范家庭农场主、“五好”农民合作社及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创业青年大学生等开展高端培训。先后承办了南京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南京市农业创业、南京市智能家庭农场主、江苏省涉农专业应届毕业生创新创业等培训班。
金陵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邢红飞告诉记者:“农科教讲师团已经成立18年了,累计开展培训1400余场,惠及农民13万余人次,涌现出一大批增收致富、创新创业的典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为南京‘三农’做好服务。”(通讯员 刘鹏)
编辑: 褚莹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