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手册》等文件精神,后勤集团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于2023年2月,率先在驻宁高校中形成学生生活区智能环保屋全覆盖、其他区域垃圾分类设施全替换、配套收运车辆全升级的垃圾收运新体系,为美丽校园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响应政府号召,谋划顶层设计
2020年10月,学校召开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校长助理黄炳辉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做好前期管理规划和各项硬件建设,细化相关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师生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后勤集团结合动员会精神,从垃圾收集、转运暂存及外运处置等方面初步规划设计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垃圾分类运收方案。
2021年5月,经过前期对政府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深入学习,结合对城市社区、驻宁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情况的深入调研,分析我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生活区、办公教学区、食堂、商业网点周边及其他户外区域等多方面优化了垃圾收集系统设施布局,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实施方案并向学校进行专题汇报。
二、重点区域试点,分步完成建设
2021年11月,在经过多次论证后,两校区学生生活区首批共6座智能环保屋建设完成并投入试用。与此同时,各办公、教学楼宇的分类设施同步到位,有关垃圾分类的常识在校内各处橱窗、LED屏、微信公众号、学生群内广泛宣传。
2022年,在充分考虑一期项目试点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二期建设对前期方案进行了微调,在加密点位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动线优化设计,对屋内空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在两校区共建成环保屋17座,主要分布在学生宿舍区及商业网点周边,解决了学生投放高峰期出现的垃圾堆积、散发异味等问题,使得校园环境更加美观。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校内垃圾运收体系,统筹规划校园户外垃圾分类设施,在明故宫校区建设了废弃物存放站,用于暂存绿化垃圾和大件毛垃圾,改善了原先大件垃圾存放难、不美观等问题。并对厨余垃圾暂存屋进行了全新智能化升级,彻底改变食堂外场污水横流、气味刺鼻的问题。
三、完善运收体系,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在垃圾分类政策正式施行之前,2020年9月,公寓服务中心试点施行垃圾袋装化下楼,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厨余垃圾的预分类。
首批环保屋建成使用前,公寓服务中心提前规划和安排,根据各点位辐射楼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保洁人员进驻环保屋,并规划清运时间。同时,对于垃圾分类常识进行全员培训,从管理员到值班员再到保洁员,做到培训全覆盖。
在试运行期间,公寓管理员和值班员化身“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学生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同时,由公寓管理员亲身讲解,制成宣传短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培养,同学们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校园内垃圾分类、清运工作井然有序。
目前,我校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在驻宁高校中率先重构垃圾收运体系。此举一方面提升了校园环境层次,让学生生活区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根据政府要求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校园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 周正玮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