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三期成果发布暨项目四期启动会议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主要分为项目三期成果发布、项目四期启动仪式,以及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论坛等三个部分。
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处长魏博、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肖莉、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自然遗产处副处长何露、贵州省文物局局长张勇、铜仁市副市长杨云、松桃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廖冬梅等先后致辞。
会议回顾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三期成果,项目合作伙伴代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燕海鸣分别围绕项目内容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夏泽翰携手相关合作伙伴发布了《中国世界遗产地能力建设手册》系列,并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赠送了世界遗产地图。
随后,夏泽翰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深总监谷岚共同打响了苗族四面鼓,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正式启动。在展示苗族服饰刺绣和银饰的歌舞表演——《锦绣苗乡》后,苏州工艺美院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工艺美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范卫东致辞,表示该校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密切磋商之上,将与松桃苗族自治县政府共同合作,通过松桃苗绣可持续生计活动提升非遗融合创意设计,支持探索文旅融合路径,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建立试点村,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公众对松桃非遗的认知和消费力。
当天还举行了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论坛。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龙佑铭,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红,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国际竹藤组织全球项目部高级项目官员李艳霞,中国非遗保护资深推动者项兆伦等分别围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遗产地保护与区域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同时,以松桃苗绣省级传承人石丽平为代表的来自梵净山松桃遗产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遗产地、中国丹霞贵州赤水遗产地的项目四期合作伙伴也进行了发言。
据悉,《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2021-2024)的总体目标是为阐明文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提供确凿的经验支撑,并提炼可在国际范围内分享并应用的优秀实践和案例,将继续深化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探索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邹玉芬)
编辑: 陆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