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塞外江南·诗画伊犁”红遍网络,成为旅游者的打卡热地,伊犁正成为一个人人向往、人人赞叹的旅游胜地。
据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数据统计,2018年伊犁州直全年接待游客4118.07万人次,同比增长41.76%,旅游收入488.54亿元,同比增长70%。2019年1至9月,伊犁州直累计接待游客5236.81万人次,同比增长56.03%;实现旅游收入628.64亿元,同比增长77.1%。
在这不断刷新的数字背后,得益于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的鼎力支持。
江苏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来伊开展工作以来,将旅游援疆作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抓手,围绕“旅游兴疆”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援疆、游客送疆、人才援疆力度,全力助推伊犁大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推进旅游援疆工作新突破,力争把旅游业打造成伊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在“补短板、提品质、促发展、惠民生”的旅游援疆思路支持下,伊犁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大跨越、大建设、大完善的态势,伊犁旅游正乘风破浪迈向远方,走向世界。
三年聚力解决“三难一不畅”
伊犁人文荟萃、景色别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发现它的美,来伊犁旅游的人数节节攀升,但同全疆其他地州一样,如厕难、停车难等“三难一不畅”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直困扰着伊犁旅游业发展,也是游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最先敏锐感觉到这一点的是援疆干部。
“游客旅途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他们很难有兴趣再来,这是伊犁旅游的短板,我们必须补课。通过近三年的产业援疆,我们拿出30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旅游景点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实现伊犁州国家A级旅游厕所和第三卫生间在主要景区全覆盖。”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产业合作组副组长、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旭东说。
伊犁州直各县市援疆工作组全力支持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出招,积极行动,完成了33个旅游厕所建设。
那拉提草原是中国六大最美草原之一,七、八月迎来旅游旺季。在众人拍摄美景之时,来自广东的游客刘女士却用手机拍摄景区的“绿房子”——新建的生态环保旅游公厕。“不管是坑位还是洗手台、镜子都干干净净,和前几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刘女士发出感慨,这个公厕简直可以和酒店洗手间媲美。今年,扬州援疆工作组投入专项资金420万元,景区管委会按照五星级标准在主要节点新建3个生态环保公厕和一个污水处理中心。那拉提景区管委会主任史宁告诉记者,以前景区的公厕采用化粪池处理,成本高,新建公厕一体化污水处理后可以两次、三次重复使用,既达到了国家污水处理标准,又节约水,是全疆5A级景区首家采用的先进技术,也为今后新疆景区公厕建设打造了样板。
需求解决了,游客自然越来越多。今年的古尔邦节小长假,那拉提景区游客接待量达7万余人,并在8月11日突破景区单日游客接待量2万余人,比同期增长74.72%,创历史新高。
今年夏天,由于独库公路、仙女湖在网络爆红,来国家4A级景区唐布拉旅游的游客特别是自驾游游客激增,但景区早有准备,公厕、观景点、停车位、休憩点样样齐全,保障了游客的需求。原来,按照产业援疆要求,尼勒克县武进援疆工作组持续加大景区投入力度,先后投入500万元,在百里画廊50公里长的景区沿线设置了12个环保旅游公厕,并修建了多处节点停车位,让游客有处停车、有点观景,玩得舒适尽兴。
支援景区建设 提升景区档次
伊犁旅游资源丰富,各类景区也在不断升级更新中。在产业援疆中,按照援疆指挥部的要求,各援疆工作组认真梳理当地旅游资源,按照高标准、上规模、有档次方向建设,支持伊犁州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特色民族风情文化街区和农牧家乐集聚区,促进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在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胜地昭苏夏塔,因为长期供电不正常制约了景区发展。今年,泰州援疆工作组拿出2200万元援疆资金启动28公里夏塔景区电力设施项目,建成昭苏县35kW洁屯布拉克变电站并投入使用。“现在景区24小时供电正常,游客的餐饮、住宿、通信等难题迎刃而解。到今年8月份,景区票务收入已经达到去年一年的收入。”夏塔景区负责人白天明说。
恰西风景区是一个避暑休闲胜地。记者在景区看到,景区核心区原有的餐饮区全部被清空,在景区外围新建了游客接待区,这里毡房林立,公厕、商店、停车场、餐厅一应俱全。
“我们牵头组织了17个单位对恰西—塔里木景区开展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规建筑80余处,新规划建设了旅游接待区,安置了67户牧民经营户,改变了以往景区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消除了森林火险和水体污染隐患。”巩留县委副书记、张家港市援疆工作组组长邵军民告诉记者,这个自4月起历时50天的巩留县旅游发展的大动作,工作组勇挑重担,彻底改变了景区的面貌,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和档次。
海拔2549米的伊昭公路是新疆最美旅游公路之一。今年,在盐城援疆工作组的支持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提升伊昭公路的旅游服务水平,在白石峰扩建了600平方米的休憩点,划出了200个停车位,设置了12个旅游环保公厕和多个工具房,还新建了一个联通通信塔。
今年,南京援疆工作组以“文化+旅游”的思路开展产业援疆,先后投入近1400万元,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南门修建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修缮乌孜别克文化大院和伊宁市六星街民俗文化展览馆暨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让伊宁市的旅游项目更丰富更多元。
“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哪个节点游客多,就赶紧调度车辆去接送,几乎天天都有丢失手机等物件被我们找回的。”喀拉峻景区调度室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今年夏天,一名走失的孩子在“智慧喀拉峻”的帮助下很快找到妈妈,赢得游客赞誉。江宁援疆工作组拿出援疆资金1200万元支持特克斯县离街改造,打造文化街区,增加精品旅游线路。
在江苏省产业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伊犁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景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尼勒克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龚秀琴发出感叹:“在援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下,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可以说,产业援疆为伊犁旅游赢得了游客的好口碑。”
增加资金投入 打造精品旅游
在产业援疆中,江苏援疆指挥部不断加大对外宣传伊犁的力度。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000余万元,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伊犁,特别是协调开展“塞外江南·诗画伊犁”江苏省推广周系列活动,伊犁和江苏联动,各县市和受援地互促,把诗画伊犁的美名传播得很远。
于是,就有了扬州市那拉提旅游体验馆、武进区原汁原味新疆体验馆等场馆的建成。“十万江苏人游伊犁”、自驾公益行、“万名南京老人候鸟式康养旅游”等活动随即跟上,援疆指挥部还邀请腾讯、途牛、同程等线上旅游企业和长三角自驾旅游协会到伊犁考察旅游线路,举行2019江苏伊犁旅游交流合作洽谈会,积极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四川重庆等市场,在交通线路和央视、江苏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
各县市援疆工作组也积极行动,以推介会、美食节、洽谈会、文化交流等形式开展推介宣传伊犁旅游活动。同时,援疆工作组以那拉提景区和扬州瘦西湖景区合作模式为经验,对旅游人才开展培训交流,引人引智,不断壮大伊犁旅游人才队伍。南京援疆干部首次担任伊宁文旅集团总经理,半年不到扭亏为盈,2019年销售有望突破600万元,集团名气也大幅提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勃勃生机的伊犁大地上,旅游援疆就像如丝细雨浸润着伊犁美景,让景区悄悄发生着变化,带给游客惊喜。
“援疆指挥部拿出1.1亿元产业援疆资金促进伊犁旅游大发展、大进步,重点实施了41个旅游项目,力争2019年到新疆的江苏游客不少于400万人次,到伊犁的江苏游客不少于100万人次。”刘旭东对伊犁的旅游前景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伊犁的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更需要在精品项目上多投入、多下功夫,打造高端精品旅游产品,进一步树立世界级的旅游战略品牌,而援疆力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伊犁发展好旅游产业。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援疆指挥部安排援疆资金1.2亿元,用于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专项规划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支持伊犁主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精品景区。另外,安排援疆资金1600万元支持伊犁州设立新航线补贴基金,累计开通伊宁至上海、天津、杭州、长沙等10条新航线;投入2000万元支持东方航空江苏分公司开通南京到伊宁的直飞航班。
3年来,江苏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兴疆、富疆、稳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紧紧抓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大好时机,积极发力,找准关键点,有序进行产业援疆,不断提升景区档次,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上引入新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在旅游品牌拓展上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伊犁从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大州跨越贡献出了江苏援疆力量。
编辑: 姚嘉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