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土、城际商圈、产业新城、幸福乡村......近日,由镇江市委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等发起的2020“网眼看镇江见‘镇’跑起来”主题传播活动启动,国内近30家中央、省级网络媒体及自媒体,走进镇江市8个辖市区,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访谈等形式,以网媒的视野、网红的视角、网友的视线,见证镇江各辖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感受镇江的“奔跑速度”和魅力风采。
(2020“网眼看镇江见‘镇’跑起来”主题传播活动于金秋正式启动)
镇江市委网信办主任兼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胜勇全程出席活动,他表示,抓好网络宣传,抢占网上舆论主阵地、主战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的希望和嘱托。经过近两年十余场活动的积累,“网眼看镇江”活动已成为镇江网信系统网宣工作的特色品牌,是市委网信办贯彻落实总书记做好网络正面宣传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和创新举措,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得到了上级领导、重点网媒和广大网民,特别是镇江事各地各部门的普遍好评、肯定与欢迎。
城市文脉在润州 城际商圈显优势
本次活动第一站走进了润州区。“来到润州,要深入感受南北交融的文化特质,从永嘉南渡开始,润州成为北方士族南迁的重要渡口,南北文化、吴楚文化融合,让历代文人大家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梦溪笔谈》等文理巨著皆成书于此,造就延续了润州3000多年深厚灵秀的城市文脉。来到润州,要亲身体验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润州境内有5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和2条跨长江通道,能够实现沪宁线上一小时内通达。第三产业占比达80%以上,各类文化旅游配套场所高度集聚,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能够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吃住行、游购娱体验。”推介会上,镇江市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心田这样介绍了润州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
(活动从润州区开始,聚焦镇江发展“跑起来”)
近年来,润州区传统商贸业加快向高端提升,城际商圈特色竞争、错位发展成为市区重要商业板块。2020年以来,润州区签约产业项目65个,落地48个。官塘创新社区作为全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更有9个大项目落户,涉及大数据、5G、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金泉社区泠泉科普馆)
媒体一行实地参观了宝塔路街道城际商圈、金泉社区泠泉科普馆、联想星云镇江创新中心等地,感受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发展日新月异。
高质发展书答卷 产业强区是丹徒
“做‘加法’、做‘减法’、做‘乘法’、做‘除法’,产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项目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面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必须着眼未来,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不动摇,认真做好产业发展的‘加减乘除’,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在丹徒区座谈会上,丹徒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莉珺对丹徒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充满自信。
(生态丹徒,产业强区)
丹徒区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实施“双百计划”,树立了全面实现全年引进100个以上产业项目、完成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全区47个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9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4亿元。北汽麦格纳已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电动汽车也于10月24日正式上市。镇江市首个清洁能源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一期项目即将点火试产,孟家港物流园、润祥LNG物流基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
办好民生实事 新区聚焦社会治理新体系
总投资50亿元的凯莱英小分子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总投资31.5亿元的镇江港大港港区生态智慧联运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万事达高性能围护系统智能制造基地......如果说产业和项目是新区的生命线,那么办好民生实事就是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区坚持以奔跑状态谋发展,绣花功夫惠民生,持续绘制着百姓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2019年底,新区发布升级版的新“7+2”民生实事清单,围绕老旧小区、河塘水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农村道路、厕所革命、脱贫攻坚7件实事和扶贫济困2个方面持续提标扩面。
(镇江新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项目,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样板)
(镇江新区集成管理指挥中心,极大提高服务效能)
企业和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一核两网三集成”最想办好的事。“一核”即坚持党建引领,“两网”即建好企业和社会两个网格,“三集成”即深化集成受理、集成办理、集成处理。今年新区围绕这一社会治理新体系,探索高效能治理新路径,以更细化的单元、更精准的服务、更统筹的办理事项服务企业群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
优民生抓经济 小康生活看丹阳
多年来,丹阳一直是镇江发展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镇江工业经济的主要代表,是镇江产业强市的重点板块。近年来,丹阳市量身定制了《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方案,通过“万善丹阳”APP对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以“六大行动”着力在促进六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帮困、补齐民生短板上下功夫。如今,丹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在同心奋进、创新实干中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走进丹阳,这里不仅是“眼镜王国”)
丹阳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积极抢抓转型升级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眼镜、木业、家纺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农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并涌现出鱼跃医疗、恒神碳纤维、图南合金等一批高端制造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有力提升了丹阳制造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媒体一行走进“三美”高楼社区)
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表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丹阳市委市政府将“优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在大力抢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在推进城乡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所作为”,并下大力气抓好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镇江决胜全面小康的步伐不会因为疫情停滞,各项工作仍然在奋力“跑起来”。“网眼看镇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镇江推进“三高一争”的生动实践,打造“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积极探索,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的精彩成就,通过网络的“慧眼”观察一一展现,宣传“跑起来”的镇江干群的最美风采,营造万众一心共创城市新荣光的浓厚氛围,贡献出镇江网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力量。
编辑: 张梦珊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