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几天发烧,现在宿舍休息,我刚去看过了,送了晚饭给他,家长有空给他打个电话,多关心关心啊!”“好的,谢谢老师!”
“感谢老师费心建立这个家校沟通微信群,让我们及时了解了孩子在校情况,也让我们知道了该从哪一方面引导孩子的成长!”
……
这是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简称苏电院)电子网络学院家校互动的“点滴”。移动互联时代,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节奏未变,育人环境却已巨变,如何顺时而育,是当代大学育人的重要挑战。苏电院电子网络学院巧用网络,整合资源,入细入微,持之以恒,形成了家校同频共振的育人新模式。
学习生活同步跟踪。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负笈千里,远离父母,如何让家长放心,让孩子舒心,学院花了不少心思。学院各班均建有微信群,群虽小作用却大。
这不,一场接龙游戏让家长们“几家欢喜几家愁”。抢到名额的家长喜滋滋,没抢到名额的家长“惨兮兮”。“每天的名额都供不应求,有些家长早早就等在那儿,比抢到大红包还热心。”电子网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璇说。原来这是各班级辅导员搞的学生“学习生活时时跟踪”活动,抢到名额的家长可以要求辅导员拍摄孩子学习或生活的场景,私发给家长。透过这些瞬间,家长“看到了孩子另一种样子”,看到了逐渐走向独立的“小鹰”的变化,也得到了“欣喜与安心”。
教师们利用接龙游戏等多种方式,让一周之内每个家长基本可以看到一次孩子在校动态。同时,他们还把带着孩子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各种活动的场景发到群里,这样“点面结合”,家长基本可以综合了解孩子在校状态。“因为疫情,入校就封闭管理,作为家长,心里又欣慰又焦虑,学校全力保护孩子们安全,但我们也担心孩子各方面不适应。好在这种方式,让我们知道了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真的很感谢。”一些家长在学院开展家校共建献言献策时这样反馈道。
心理变化同时跟进。大学时代,学生心理变动剧烈,学院在针对大学生做心理指导的同时,也会不时将有关大学生心理指导方面的文章或视频发到群里,提醒家长阅读或观看。在发送相关文章时,有些家长也会私下和辅导员交流,把孩子从小的性格问题向老师反映,请求老师多关注关心。学校会系统收集家长反馈信息,再结合对学生日常动态的观察,家校动态交流,互相配合,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这样开展家校共育,让我很放心,也让我和孩子交流时有的放矢,有话可说,孩子从小少言寡语,现在感觉好多了。”家长们说。
职教理念持续互动。一位家长私信辅导员,孩子高考时以三分之差未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内心有些接受不了,现在有些消极,希望老师们多开导多鼓励。
像这样对职业教育有传统偏见的学生或家长并不鲜见。对此,电子网络学院经常开展职业教育再认识活动,以毕业后学生高就业率,高收入案例和有关职业教育展望文章、视频等丰富的内容和活动,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技术在现代社会谋职、创业的重要意义。“很多家长改变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有所转变。”徐璇说。
家长资源协同共享。如何用好家长资源,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该院用心之处。为此,学院借助家长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家长在法院工作,学院就与家长联合搞法院一日行活动,让学生感受法庭的庄严,法律的神圣,法律的魅力;有家长在公司上班,就组织了解公司运作;有家长在银行工作,他们就组织理财知识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希望充分使用好家长的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运作的多方面机会,延伸教育的触角。”
(金海洋、万淼)
编辑: 李嘉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