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辩者为王》的起因很简单,我指导的社团里,每一支辩论队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走辩天下’、‘思辩开源’,而我对‘辩者为王’这个队名情有独钟,于是我给自己的书取名《辩者为王》,以记录辩论的方法和价值。”这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苏雷老师的一段话。他用自己14年的辩论辅导经验,为学生们点燃了生活的激情,开启了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新路径。
用时间累积谈吐,助力学生辩口利辞
2006年,喜欢学生、擅长辩论的苏雷在工作之余,组建了一个叫做“七十二辩论社”的学生社团(七十二辩取谐音于七十二变,意指每一个同学都能通过塑造不同的谈吐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苏雷找到一群想要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孩子,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学生们看著作、练口条、正仪态,和他们一起开展系列辩论赛。同学们在享受语言交锋乐趣的同时,也会因为比赛的获胜而兴高采烈,或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自责不已。陪伴他们语言能力实现提升的过程,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迷其中,那些经历了十场二十场比赛磨练的同学,回到课堂里时,变成了每个班的“小演说家”。《辩者为王》的第一章“辩手的养成”,专门为那些希望成为优秀辩手的人,提供了足够的实用教程,帮助那些期待进阶为优秀辩手的“小白”们提供指导。
用路径打造素养,助力学生能言善辩
随着愿意加入七十二辩论社的学生数量增加,苏老师发现,简单的语言能力培训已无法满足那些有着较高语言天赋的学生成长的需要,他开始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周期,建设完善的制度,探索并提出了“大一是辩手,大二当导师,大三做评委”的成长路径:每一届新生在一年级结束时,公开竞聘8个辩论导师,并在升入二年级时,每人在新一届大一新生中各招收8个辩手,组成8支团队。社团的总人数正好达到72人,也为社团名称找到了新一层含义。为了让这样的指导覆盖更多学生,2014年,苏雷为七十二辩论社注册了微信公众号“看我72辩”。《辩者为王》的第二章“为辩论正名”,为那些期待在辩论中获得更多的人们,提供了重新认识辩论的素材,也希望借助文字的力量,让读者看到有着别样美好的辩论。
用文字传播经验,助力学生辩语生花
每一年,苏雷都会遗憾自己没有将更多的辩论心得传授给即将成为导师的学员们,好让他们在带领自己团队时,能够更加专业的提供指导。2016年,已经在“看我72辩”公众号和个人博客中积累了大量文章的他,把自己的辩论心得进行系统整理,并加入他对辩论和某些辩题的理解,形成一本无论是辩论初学者、爱好者,还是精通者都能找到共鸣和需求点的书。四年以后,《辩者为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辩者为王》的第三章“不争的辩论”,从辩者的视角,以几个热点话题入手,为读者提供了“辩者为王”的意义:懂语商,懂付出,懂成长。七十二辩论社成为了学生们在语言能力、辩证思维、团队意识等方面练兵的实践厂。14年来,孵化了学生会主席27位,有75名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收获奖项,其中3名同学取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名同学获得全国“社科杯”市场营销大赛一等奖,35名同学获得省三好、省优干、省优秀团员等荣誉。当我们回望这一切的时候,也许这些成绩就是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浇灌出的最美花朵吧。
(通讯员 刘颢霖 苏雷)
编辑: 刘丹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