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黄山风景区连续两天因游客流量迅速达到限额而早早闭园引发广泛关注后,4月6日,景区表示已启动应急预案,优化预约措施,强化疫情防控,优化交通调配,加强客流疏导。据报道,当天黄山风景区井然有序。
特殊时间节点考验景区管理能力。眼下,旅游行业正在全面回暖,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另一方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景区既要确保疫情防控又要防止游客聚集,难度不小。从黄山景区的情况来看,就是因为初期出现了管理疏忽和误判,才导致了“人挤人”的现象。其实,除了热门景点,博物馆、公园、图书馆等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五一假期不久又要到来,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开放,对管理者来说仍然是一个考验。
从实际情况看,管理方自身提质扩容是一个方面,即通过增派管理人员、增设软硬设施、加强交通调控等手段,提高应对较大人流量的“韧性”。另一个方面,如果能对出游趋势进行全面的预测和分析,提前研判客流量,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行“预约制”等,也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人流超载现象,防止紧急“刹车”给游客吃“闭门羹”。6日黄山景区秩序井然的情形,恰恰说明了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既能有效提高售票效率,提升游客的的旅游体验,又能通过技术手段自动收集信息,为景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疫情防控,还是放眼未来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 以“预约制”为代表的“数字旅游”都是很好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在更广的层面、以更多的角度融入“互联网+”,借以提升旅游业整体的数字化思维,推进智慧旅游与未来景区建设,那么,“互联网+”定会通过技术与服务创新推动游客“安心游”,通过打造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创新发展。
加快智能化、网络化与各行业的融合,是“新基建”的内涵之一。日前,江苏省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提出到2022年全省高等级热门景区、热门文博场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热门景区门票预约制的推出,可谓应时之举。有理由相信,数字化的普及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体验,也将会为旅游业的“蝶变”展开想象的翅膀。
编辑: 颜云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