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青年学者专场暨江苏社科人才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民族复兴与新时代青年”为主题,聚焦青年研究理论热点、关注青年社科人才发展、开展青年学者研讨交流,为共同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党的理论创新贡献力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振主持开幕式。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到会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树立“行业高校特色文科”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交叉协同,努力开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战场的青年学者们,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神圣使命,要致力于成为中国特色理论研究的生力军,致力于成为面向中国建设应用研究的答卷人,致力于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宣传员。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表示,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推进平台建设和营造良好环境等措施为青年社科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站在百年新起点、现代化新征程上,面对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社科青年学者责任更重、要求更高。第一,要立志。把个人学术追求、学术理想融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第二,要修身。一方面是品德的培养,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本领的提高,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第三,要笃行。切实抓住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走到现场去、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提升学术水平和本领。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邬小撑以视频连线方式围绕“时代新人培养的实践探索”主题作主旨报告。为民族复兴锻造“时代新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高校思政工作要以“党建引领”带动“党建与思政相结合”,打造更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体系;以“浸润式”彰显“润物无声”,打造更加卓越的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平台载体”满足学生需求、解决学生问题,打造更有梦想的思政育人体系;以辅导员为主的思政队伍组成的核心团队、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等,打造更加有力的育人工作队伍;对学生分学业素质评价与非学业素质评价,优化辅导员考核机制等,打造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汪怿以视频连线方式谈及新时代人才发展战略之变。他说,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人才新趋势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内人才新变局的分析来看,当前全球人才战略价值更加凸显,人才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人才流动形态更加多样,人才竞争对抗更加激烈。他认为,要进行深层次的人才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力度,开辟新的渠道、建立新的朋友圈、建立新的市场、建立新的机制,建设更具吸引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涵养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人才文化体系。同时,要加强现代化的人才治理,加快推动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人才发展法治的进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新时代,青年教师如何担当新使命新责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永贵认为,首先要认识时代,把握大势,开拓眼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次要认识中国,热爱教育,提升境界。准确把握一个个人发展的“定位”,着力推动教学与科研两者的良性“互动”,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个人、团队和单位三者之间的“事儿”,积极树立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四个“意识”,真正用好老师、同学、同行、科学、社会五种发展“资源”。希望青年教师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
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詹国彬带来了报告《数字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何能?何为?》。他认为,数字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公共服务的范畴与边界,数字化减少公共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智能化则降低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的交易成本,总结而言,数字赋能公共服务,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何以作为?他表示,在价值重塑层面上,应当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技术嵌入层面,要倾力打造基于数字驱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在组织协同层面上,应以信息共享和整体智治为导向推动组织协同;在制度创新层面,还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社科英才、社科优青分享会上,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刘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胡翼青,河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春业,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陈庆荣,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庭强,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樊佩佩等六位代表分别围绕“使命在肩 重任在前 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新时代社科工作者的使命与专业伦理”“立足现实,潜心研究,做好科研工作”“新时代心理学的使命与担当”“化工碳中和实现的金融政策与创新路径研究”“融合视角下对学科建设与智库研究的思考”主题作分享交流。下午,还举行了文史哲、经济学与管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三场分论坛活动。
本次专场大会共征集论文99篇,经专家评审,33篇获奖,其中南京大学刁龙《生态责任:时代新人使命的内在维度——重大疫情视角下时代新人内涵再审视》等12篇获一等奖,徐州工程学院耿中华《基于微观政治的大学生嵌入式国家认同建构》等21篇获二等奖。
学术大会由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省委党校、省内各高校专家代表,江苏社科英才、江苏社科优青代表、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南京工业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约100人参加会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丽 韩宗峰
编辑: 韩宗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