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京剧院分别推出了和梅兰芳有关的原创剧目。10月10日晚,“京昆对话《梅兰芳》主创分享会”在奇点书集举行。京昆两个《梅兰芳》剧组的主创、主演与戏迷见面,分享戏里戏外的有趣故事,现场观众云集,热情高涨。
“看完前天(10月8日)的昆剧彩排,压力真的很大。因为昆曲在舞台上的呈现非常美,包括夏明的表演也十分精准到位。”江苏省京剧院院长骆朗在分享会上谦虚地说。
“但京剧和昆曲也存在很大区别,昆曲舞台多一些柔美的魅力,而京剧更多的是一些阳刚的东西。”骆院长微笑着说:“所以,我们剧到底怎样,还有待于在座的观众以及戏迷朋友看过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之后进行最终评价。我也相信,一部昆剧,一部京剧,两部戏都是很棒的!”一句“很棒”不难看出骆院长对于这部京剧现代戏的信心。同时他也不忘卖力宣传:“今天我在此发出正式邀请,请在座各位10月22日晚到荔枝大剧院观看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分享会现场,骆院长特意表达了对于泰州方面支持的感谢。据他介绍,京剧《梅兰芳·蓄须记》是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泰州文旅局制作,江苏京剧院负责演出环节。该剧将于10月18日作为梅艺节开幕演出在泰州首演。
京剧《梅兰芳·蓄须记》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太平洋战争前后,此时的梅兰芳人到中年,正处于人生和艺术的高峰,但是为了不给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毅然罢歌罢舞,蓄须明志。为了坚守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梅兰芳告别舞台,而这一别就是五年时间。五年,对于一个深爱舞台的艺术家而言是多么的痛苦和煎熬。如何将梅兰芳先生的这一段经历完美呈现在京剧舞台上?对于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剧组来讲,真的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一方面要展现京剧一代宗师舞台上的风采,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煎熬,而不是简单将其演绎成为一个概念化人物,省京院长骆朗表示“压力很大”。
骆院长告诉记者,其实压力不仅仅来源于《梅兰芳·蓄须记》这部戏,“这两三个月来,我们几乎是同一时期创排了两部新编戏,《谍战南京》和《梅兰芳·蓄须记》,这对省京来说着实太难。我们不像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上海京剧院那样有两个团甚至三个团,我们只有一个团,几乎所有的中青年演员都用上了,从快退休的到刚进院的,还有不少人要两边串组。乐队也是提前调配好,分成了两组,这才确保排练顺利进行。”虽然压力山大,但骆院长表示他们已经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透露,两部新编戏在艺术节演出之后,将寻找机会进行全省巡演乃至全国巡演,“我更希望新编戏是有生命力的。”
在观众互动提问环节,当被问到“如何在年轻群体中推广京剧”这个问题时,骆院长表示他们正在 “从娃娃抓起”。“我们与南京百家湖小学、南京天润城分校以及南京莫愁湖小学合作,把他们作为京剧特色传承教育基地,这三个学校我们定期派老师,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小朋友进行辅导,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开始教他们,还对学校老师进行一些专业辅导。”说到这里,骆院长又讲了一件有趣的真人真事:“我们京剧院在江宁一所学校开了京剧兴趣班后,首批只挑了大概20个学生。结果后来学校老师反馈说,有60个家长联名给校长写信,说他们的孩子也要学京剧。”骆朗表示,省京培养观众不仅仅是从娃娃抓起,同时还与南大以及南师大合作,派出专业演员给大学生京剧社团辅导,并且定期协助他们联合举办一些演出、校庆等活动,通过这些把京剧国粹发展和传扬下去,让更多的小朋友、中学生、大学生了解京剧艺术。
实习生 王安琪
记者 高利平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