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纪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商芳臣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南京市文联艺术沙龙举行,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濮存周,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市剧协主席陶琪,市文联秘书长史进,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副团长朱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余韵、赵时莺,著名越剧作曲家南艺教授谢子华,商芳臣先生的学生胡文哲、胡国美,商芳臣子女商汝霖,南越青年演员李晓旭等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文联秘书长史进主持。
史进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由来:“商老百年诞辰活动,我们从去年开始筹划,文联党组非常重视,这也是因为商老的影响力。我们以这次活动来缅怀老艺术家,弘扬越剧艺术,更希望以此激励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更加奋进,努力传承。”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濮存周观看了商方臣诞辰百年纪念演出后十分感动,也为南京戏剧界大师辈出而由衷骄傲。他说:“今天我们纪念商老先生,就是要在总结先生一生的基础上,发扬先生善于继承借鉴、勇于开拓创新、敢于超越前人的宝贵精神,这对于我们传承戏曲文化、繁荣戏曲艺术,有许多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濮存周指出,在当下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更要处理好"陈"和"新"的关系,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做到"陈中有新"、"陈不离新"。我们要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因时而变、探索创造,观照现实、服务当代,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濮存周同时表示,纪念商芳臣先生,最重要的还要提倡走德艺双馨的艺术道路,尤其是青年艺术工作者,要努力作到人品、艺品的统一。
商芳臣百年纪念活动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商老两位学生胡文哲、胡国美相继发言。胡文哲几度哽咽:“这次百年诞辰纪念演出是对商老师艺术生涯最好的定位和总结。自己从1965年到2000年,跟随老师35年,师恩深厚。老师的唱腔很有特点,飘逸、潇洒、浑厚,她有脑后音,她一开口整个房子都会振动。有商老这样的恩师,我感到非常荣幸。”
回忆恩师,胡国美也十分激动:“我的激动和感动深深埋在心底。当年,竺小招老师把我招进南京越剧团后,我就迷恋商老,不但喜爱她的唱腔,对她为人也非常敬重,后来坚定不移要继承她的艺术。商老的艺术在越剧老生当中没有可比性,特别是她的演唱技能,发声非常科学。所以,老师后来收我为弟子,我对老师这门艺术更加执着,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说自己是商派传人,并且一直尽心尽力传承发扬商派。”
与商芳臣合作多年,也为南越许多剧目作曲,谈及商老,谢子华教授感慨万分。他犹记当年商老积极响应周总理男女合演的号召,排除万难为南越招到16位男学员,她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工作,组织教师队伍,安排教学课程,研讨教学内容。尤其强调要保护男演员的嗓子,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练功和练唱合理安排。后来,才有了南越男演员塑造的越剧舞台上第一个周总理的艺术形象,这些都得益于商芳臣做出的努力。
谢子华呼吁年轻越剧演员,除了学习商老的艺术,更要学习她对艺术善于钻研,勤于琢磨的精神。“商芳臣先生一副好嗓子大家都知道,更重要的是,她的唱腔设计不局限于传统,擅于吸收融化为我所用,根据人物个性和思想感性创造出令人一听就难以忘怀的效果。在演唱上,商老的唱腔不仅气息上下贯通,发声科学,还能够充分利用音乐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我想对青年演员说:流派唱腔不是作曲作出来的,都是靠演员实践当中唱出来的,然后作曲再帮助他、启发他、规范他,把这个唱腔保存、留用、组织,这个很重要。演员是感性的,所以演员要学会自己搞唱腔,不会搞唱腔就很被动。戏曲演员跟歌剧演员的差别就在这里。”
当年曾在越剧电影《柳毅传书》中与商芳臣同台,饰演龙女三娘的小丫鬟的余韵老师也来到座谈会现场,她激动地说:“纪念商老师百年诞辰的演出相当成功,满满的正能量,看到南京越剧团后继有人,年轻一代嗓音甜美,前途无量。我真开心!”与商老师相处多年,余韵钦佩商老师清清白白做人、一生德艺双馨。她鼓励年轻演员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多读书,戏曲演员身上要有书卷气,腹有诗书气志华,遵从老一代艺术家的优良艺德,推动越剧事业不断发展。
竺水招和商芳臣是南京市越剧团的两位奠基人,两人是好姐妹、好搭档,她们在艺术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忆起过去,竺水招的女儿竺小招感慨颇多:“商老师和我妈妈,在各自艺术特点形成的过程中,都擅长学习吸收博采众长。在舞台上她们用心演绎每一个角色,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人才培养上,他们创造机会让更多青年人才得到锻炼,展露才华,展现了朴素的大局观和宽广胸襟。在剧团建设方面,妈妈任团长,商老师担任副团长,共同推进剧团剧目建设、人才培养,尤其注重艺的教育。”竺小招回忆与商老师一起排演现代戏,亲眼见证了商老师的严谨,“这就是言传身教,商老师的严谨和认真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在拍摄商芳臣个人艺术传记期间,商老师还专门请来了昆剧老师,辅导形体动作,真的一丝不苟。”
商芳臣还是竺小招重回越剧舞台的引路人,“没有她的亲力相助,就没有我艺术实践的重生,我深深的感谢她、缅怀她。商老师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我很欣慰看到她的商派艺术得到传承,她的风格、品德与胸怀也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人。希望借商老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商派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为南越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
另一位南京市越剧团的老演员,赵时莺谈到商老师时表示,商老师对青年演员和越剧事业尤其关心,当年商老师对16位越剧男演员的培养,为那时的越剧团撑起半边天。
南越副团长朱蔺回忆道:“我是幸运儿,曾经和商老师配过戏。商老师拍电视剧的时候,我演他的小女儿。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商老师在唱腔咬字发音方面非常讲究也非常厉害。商老师做事非常严谨,特别是对艺术上每一道工序都很严谨地把关,所以我学到很多,也十分感恩。”
作为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的代表,李晓旭发言说:“今天听到老师们这么多点点滴滴,有欢乐也有泪点。商老师对于越剧的忠诚,对艺术的一丝不苟,对剧团的那份责任,是我们青年演员要认真学习的老师的艺德。今天,我们纪念商芳臣百年诞辰,也是南越对历史的一次回顾,用纪念历史、经典艺术启发我们如何守正创新。先生们开创南越,今天我们更应守护南越,先生们懂得创新,才有南越之美。先生们的艺术教会我们立足时代、扎根人民,在创作中坚定信心,在传承中发扬南越精神。”
另一位来自上海越剧院的年轻的商派老生张艾嘉说:“我很激动能够来南京参加这次纪念活动。我是上海越剧院第十代老生演员,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胡国美老师,后来又有幸遇到胡文哲老师。前两年越美中华大奖赛,我就以商派的《孙安动本》参赛,虽然并没有获得特别好的成绩,但是很多戏迷通过大赛知道张艾嘉唱了商派。几位商派老师给予我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会好好传承商派艺术。”
南越团长杨庆锦坚定地表示:“竺派和商派是南京市越剧团两块金字招牌,作为现任领导,包括这任团里的在职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两块金字招牌擦亮。”回忆起1990年刚刚进团,杨团说那时的自己还是追光少年,在团里做舞美,有幸跟很商老等许多艺术家一起工作,那时的老艺术家对越剧的执着严谨令他铭记至今。“南越有着优良历史,非常好的团风,做起事来一呼百应,形成合力。戏曲发展到今天,南越的未来应该怎么走,值得大家深思。我想,没有剧就没有团,没有人才也没有戏曲艺术。我们一定要做好剧目建设、人才储备,抓住机遇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南越在越剧界乃至戏剧界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南京市越剧团走出来的艺术家陶琪现任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市剧协主席,她与商老师也缘分颇深。“我这一批是商老师带队到苏南招生,把我们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跟商老师在一起,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对艺术的严谨和一丝不苟。我记得在小红楼当学员的时候,还经常听到谢子华老师弹琴,商老师在练声。那时商老师已经是团长,而且50多岁年纪了,依然坚持每天练声。我的嗓音条件并不好,商老师就建议我唱袁派,她亲自写信,我拿着信来到袁老师家里,从此就开始学习袁派,一直追随到现在。”陶琪表示,今天我们缅怀纪念商老师,更多的是希望把她的艺术、艺德、人品传承下去,她对于艺术的坚持、执着、严谨,她对于团队建设的责任感,包括对青年演员的悉心培养、因材施教,这些都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记者高利平
图片由南京市文联提供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