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个学生社团,它一直坚守高等院校戏曲传播的阵地,用青年人应有的蓬勃朝气给传统戏曲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南师大光裕戏曲社时隔两年,于2021年5月9日,再一次主办了公开专场演出——“风华承梦”光裕戏曲社十八周年专场演出。
虽然由于疫情,光裕十七周年专场未能举办,社员们缺少了一次上台锻炼的机会,社团在艺术梯队上的培养有所不足,但社团的传承却并没有因此而断。热爱戏曲的年轻人们沉淀两年,蓄势待发,合力做好“传帮带”工作,终于在今年的戏曲专场上得以一展风华,完成潜鸣共霁的心愿。
在光裕,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至今已经经历了八代社员彼此之间的传授与演绎,京剧《拾玉镯》经历了七代,京剧《野猪林·游春》经历了五代……许多剧目都一次次地被搬上舞台,经过代代打磨,成为光裕的保留剧目。据戏曲社指导老师殷翀说,希望在学长学姐们的传授下,演过这些戏的社员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继续传给学弟学妹们。
此外,光裕戏曲社曾经在2019年第二届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戏曲展演中演出过全本的《樊江关》,由江苏省京剧院朱华娟老师亲授。朱老师将自己学生时代得自江苏省戏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教育家李砚萍老师的《樊江关》倾囊相授,教学、排戏,演出,一路陪伴。而19年出演过此剧的主演们,又将这出戏手把手教给今年演出的演员们,意义非凡。这些都是戏曲社团“传帮带”精神的最佳证明,也是戏曲艺术的光前裕后。而代代相承,初心不改。十年前,光裕举办过“梦泽芳华”专场,用梦想惠泽青春;十年后的现在,成长了许多的他们梦想依旧,“风华承梦”。
十八年来,光裕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从不了解,到了解、感兴趣甚至热爱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学生。通过学习戏曲的理论知识和舞台表演,通过喊嗓、练身段、排戏,提高了大家的对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了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这是终身受益的。虽然道阻且长,但他们愿更多的人能追寻戏曲之美,毕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