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1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走进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由省淮剧团演出、“淮剧公主”陈澄担纲主演的经典淮剧《祥林嫂》与青年学子见面。
演出开始前,青年演员陈菁雅、刘亚军用一段导赏示教,让学生们初步窥见了戏曲的魅力。“今天正逢元宵灯会,年轻的公子和小姐偶然在街头相遇,突然对视一眼,电闪雷鸣火花四溢……”主持人绘声绘色勾勒情景,两位演员手把手教学生演绎身段——这郎情妾意的古典相遇,和学生们青涩的比划表演,逗得台下学子会心地笑了起来。
《祥林嫂》的故事则远没有这么浪漫。今年是建党百年和鲁迅先生140周年诞辰,淮剧《祥林嫂》走进校园,可谓恰逢其时。舞台上,祥林嫂踽踽独行于漫天风雪中,回顾起被侮辱、被损害的一生,她将颤抖的手伸向苍天,声声“天问”,刺破了“前夜”的苍穹。我们如何理解祥林嫂的故事?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今天?
——从祥林嫂身上,学生们读到了封建社会女性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为了反抗被二次典卖的命运,祥林嫂勇敢出逃,但最终还是被婆家绑上花轿;二度丧夫后,她在鲁府处处遭歧视,人格和尊严完全丧失,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祥林嫂身上,学生们读到了旧社会劳苦大众对幸福的渴求。鲁迅原文中的背景“祝福”,在淮剧《祥林嫂》中以“卖福老人”的形象,具象化地呈现了出来。“谁人买福谁有福,谁人买福谁得福——”卖福老人抑扬顿挫的叫卖,成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出现在祥林嫂的各个人生路口,或偶然契合了人生的幸福转折,或成为人生急转直下、跌落谷底的反讽性映衬。吃人的社会里,穷人哪有幸福可言?祥林嫂却无比虔敬地用仅有的银簪买下福字,日日夜夜揣在心口。“大嫂,祝福、祝福啊!”卖福人把一枚福字高高地擎过头顶,象征福星高照,祥林嫂对着空虚的幻梦亮起了“星星眼”。这一幕,看得人无比心疼……
——从祥林嫂身上,学生们读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压迫,以及女性如何把父权社会的规训“内化”为一种无意识。当看到祥林嫂勇敢逃婚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担心“马配双鞍遭雷打”;当看到她完全丧失掉自主的人格、清醒的认知,人云亦云地自我“污名”,学生们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常演常新、久唱不衰的《天问》一折,成为全剧的高潮和点睛之笔。祥林嫂的悲惨人生,最终化成从胸腔迸出的冲天一喊:“我一生究竟命运谁摆布,为什么吃不尽的辛苦、受不完的灾难、爬不断的坎坷,死后还遭分尸苦,阳间阴间都不放过”——她由此顿悟出封建统治的要义“瞒和骗”——“世上男人在骗我,同是女人也骗我,卖福老头更骗我,骗我骗我都骗我”。一段连珠炮式的“骗我”,像万千波涛急遽倾泻,又猛然变缓,归于一声无奈的长叹——“人死灵魂有无有,阴间团圆能与否?苍天不说大地不语,难道大地苍天也装糊涂啊……”
漫天风雪、祝福声声中,祥林嫂拄着木棍,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陈澄以大开大合的音域跨越、丰富多样的声腔调度和细腻入微的精致表演,在淮剧舞台上立起了足以传世的祥林嫂形象,也把她那穿透苍穹的天问,深深地烙在了台下学生的心中。
太震撼、太沉重了!演出结束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刘金峰、2020级勤辉法律事务2班李其芳勇敢做起“小记者”,采访了主演陈澄,和省淮剧团团长、贺老六饰演者陈明矿。
“陈老师,您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有怎样的心得体会?我们该怎么看待祥林嫂的悲剧?”学生们小心翼翼地问。
“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是走进人的内心。祥林嫂受到了一重又一重打击,要走进她的内心、真正投入情感还是比较累的。比如最后《天问》一折里,祥林嫂经历了一连串的精神打击后,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苍老女性,我就戴上了一个花白的头套,先从外形方面接近人物。但这时候的祥林嫂还不能那么老,她的衰老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她的外在形象应该是眼神痴呆的、很木木的样子,我就必须要演出这一点。除了外表和眼神,声音的塑造也非常重要。唱的时候一定要用80分的力气去承载100斤的重量,把人物的那种悲凉愤慨,那种无奈和即将离世的气息传递给大家。”陈澄告诉学生,“全剧中不断出现的‘卖福’,深层地映照出祥林嫂的形象: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思考能力的人,她不知道自己的悲剧来自族权、神权、父权的三座大山,她想反抗也只能控诉虚无的‘命’。那么我们用淮剧这种特别具有悲剧色彩、声腔极大的剧种艺术来表现她的悲剧,就特别有撞击人心灵的作用;同时台上和台下的鲜明对比,也彰显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演出时学生们注意到,陈澄脚上的鞋子已经磨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言非虚,一位优秀的戏曲演员即使什么都没说,也以言传身教传递着榜样的力量。
“希望大家一定珍惜戏曲进校园的机遇!你们的学业都很紧张,即使喜欢看戏也没那么多时间,戏曲进校园就是一种绝佳的美育形式,能让你‘沉浸式’了解古老剧种,了解它们的不同特色,为精美唱腔深深沉醉,感悟艺术家埋藏在剧中的思想艺术精华,体会演员们如何充分调动各种手段,最终把人物立在舞台上。我相信经过戏曲进校园,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小粉丝,现在好多粉丝都是追着我们的戏走,他们都跟你们差不多大。”陈澄告诉“小记者”们。
台上的故事,台下的学子,中间只隔着一百多年的光阴,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天地。“一百多年光阴,这对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天还是过去的天,地还是过去的地,但是人不一样了,政党不一样了。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来看《祥林嫂》,更加体悟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陈明矿说。他坚信,戏曲进校园是为了出校园——进校园是“播种”,播种艺术、播种真善美,它的目的是给人的精神“打底”,让学生走出校园后也能葆有一方精神的天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摄影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陈李 刘金峰 徐金
编辑: 冯圆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