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漫画是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却很有趣。想到我的作品会感动到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会‘哇’地给我鼓掌的时候,会改变他们看事情的想法的时候,就会无比激动愉悦……我觉得,即使画的不是那么好,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谁都可以成为漫画家。”10月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正在上演。与漫画大师宫崎骏齐名的日本著名漫画家千叶彻弥远道而来,向南广师生作相关主题分享。
同日,千叶彻弥漫画创新中心在南广学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国内第一家以日本漫画大师命名的创新中心,旨在通过引进日本大师班、名家导师制创作坊、学术交流及项目合作等形式,搭建日本漫画创意创作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打造促进南京乃至中国漫画教育创作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文创名片。
千叶彻弥是日本当代著名漫画大师、日本情节漫画代表性人物,现担任日本文星艺术大学校长。他毕生热爱漫画事业,创作了《明日的丈》、《网球好小子》等一大批经典作品。“漫画本质上是简单的符号,但是通过这些符号,人们可以传递信息,可以更加自由地抒发感情,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揭牌仪式现场,一身西服、一头白发,精神矍铄的千叶彻弥给人的印象是谦和与严肃,但一说起他视为生命的漫画,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顿时神采飞扬。“比起说话,我更喜欢把话语画出来,加上台词,让它来笑,让它来愤怒,”他不仅侃侃而谈,还当场演示如何用寥寥几笔准确地画出老人、小孩等不同人物的特征,“同样是一个圆,五官往下画,就能展现出孩子的特征;在人物的额角画一个‘#’,读者立刻就知道他在生气……漫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对人的思想的表现。”
千叶彻弥认为,漫画家所要做的,正是把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用画面表现出来。他回忆说,年轻时候总认为,如果画熟练的话就会很轻松地完成作品,可其实每一次创作都会感觉到费神费力,为了赶稿常常没有时间睡觉。“但是,我总会想象一个人物,他为了梦想而颇受坎坷。但他总是再次振作起来,努力地去追求梦想。”千叶彻弥说,人生往往会有反反复复的碰壁,需要想办法去克服,朝着设定的目标不懈前进,“那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思考的,我就把它寄托在漫画角色上。”
已至八旬高龄的千叶彻弥,从幼年起就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3岁时他随父亲迁居沈阳,6岁前常常会溜到印刷厂围墙外的大街上游荡,看着人们叫卖包子和糖葫芦。日本战败后,千叶彻弥随父亲回日本途中迷路,流离失所,所幸得到当时在新华印刷厂工作的沈阳人徐集川的救助。返回日本前,父亲将他身上的毛毯留给徐集川;2003年,千叶彻弥再次踏上东北的土地寻找当年的恩人,但徐集川已经过世,其子拿出当年的毛毯,令千叶彻弥感慨万千,泪水纵横。童年的经历,让他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于我来说,中国是我最初的故乡。她的气息深深印刻在我幼年的回忆里,融入了我的身体之中,对我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至今,我还在回味吃过的糖葫芦的味道。”听了老人的喃喃絮语,现场观众纷纷为这深深的“中国情结”动容。千叶彻弥说,自己一直致力于东亚各国家与地区的漫画家交流事业,对中国的漫画家也非常关心,“看了中国新上映的电影《哪吒》,我非常震撼,也很感动,”他评价道,“中国漫画家中不乏画功好又很有才华的人,希望大家坚持创作能够表现出中国独特文化的漫画作品。”
作为至今仍然倾力于漫画革新一线的名师大家,千叶彻弥表示,中国正在不断涌现为世界所瞩目的科技成果,自己非常期待以后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各样的新形式,和中国学生们一起研究、一起创作。他还当场用动态漫画展示了自己地遐想:一位未来的漫画家正在创作,他的大脑直接连接绘图工具,创意源源不断地在屏幕上直观地呈现出来。“漫画的形式会越来越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丰富。”千叶彻弥介绍说,日本文星艺术大学所在的宇都宫市,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不为人所知。因此校内学生们利用绘画技能专门为这些景点绘制观光导赏漫画,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让静止的漫画“动”起来,打造情景式的观看效果。“这种动态漫画的成本很低,但在旅游指引、文化推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技应用于漫画创作领域,比如人们拿上手机,连上5G,所喜爱的漫画人物就会出现在眼前为他作介绍。”千叶彻弥告诉记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校长严翔介绍说,学院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传媒艺术类应用型院校,仅动画学院就有1800名在校学子,是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动画人才培养摇篮。“千叶彻弥漫画创新中心的设立是中日两国漫画教育和创新合作的美好开端,将影响激励着一代代漫画的创造者与爱好者。”
交汇点记者 王拓 吴雨阳/文 刘莉/摄 吴雨阳/视频
编辑: 吴雨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