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下辖的县级应城市是牺牲于南京的雨花英烈程履绎的家乡。程履绎烈士之子、72岁的程常青老人目前还生活在应城。疫情之下,英烈后裔现状如何?有什么实际困难?牵动着千里之外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同志们的心。
日前,该馆将一批医疗物资寄往湖北应城,捐赠给程常青老人,帮助他渡过难关。程常青老人收到后,毫不犹豫地转赠给应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老人说,和自己相比,一线“逆行者”更需要这些防护物资。
程履绎烈士,湖北应城人,1922年9月3日出生。他从小喜欢读书,天资聪颖,1943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因经济困难而休学一年,后重入中央大学求学。抗战胜利后,程履绎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内心渴望和平、民主。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认识到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坚决地为人民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程履绎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1949年4月1日下午,程履绎在参加和平请愿活动,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迫害学生时,被特务用铁器打成重伤。他的右臂折断,头骨破碎,虽然被同学们送往鼓楼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4月2日下午6时22分牺牲,年仅28岁。
“父亲牺牲时,我才11个月,我是听着母亲讲述父亲的事迹长大的。”记者拨通了正在应城家中程常青的电话,老人回忆说:“母亲常对我说,要是父亲还在的话,我的生活可能完全不一样。以前每每听到这里,我都感到非常遗憾和难过。但是,我后来转念一想,千千万万的先烈们为了解放事业牺牲。革命需要流血,需要牺牲,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换不来我们现在的新生活,所以我对能有这样的父亲感到很光荣!”程常青继承了父亲以知识报国的遗志,他一直在应城从事教育工作,最后在应城市教委副主任的职务上退休。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直重视挖掘雨花英烈的感人事迹,2017年,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为了撰写《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程履绎传》,专门赶到应城采访程常青老人,踏勘了烈士生前活动过的富水河畔,收集到大量生动的史实细节。2018年清明节之际,程常青在时隔多年后应邀再次来到雨花台,为父亲扫墓献花,并接受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口述史采集。
程常青老人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努力,在南京和应城之间架起了红色文化的桥梁。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直惦念着72岁的程常青老人。程老所居的应城市属地级孝感市管辖,而孝感目前是湖北省内疫情仅次于武汉的城市,截至2月21日,孝感的确诊病例达到了3346人。
程常青老人和他的家人近况如何,生活有没有困难,防护物资是否短缺,该馆一方面积极与程常青保持联系,一方面在职工捐赠的款项中专门拿出一部分,由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购置了1850副医用手套和300只医用口罩。近日,这些防护物资被一起装箱寄往湖北应城市的程常青老人家中。
物品寄出之前,工作人员还在箱子之中附上了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在缅怀程履绎烈士时拍摄的照片。另外,还附上了一本去年下半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与东南大学合办的展览《在雨花英烈精神的激励下前进——东南大学一代青年的红色记忆》图文画册。这次展览里有程履绎烈士事迹的专版内容。工作人员还专门在箱子里贴上了一首原创诗歌:
烈士精神万古勋,秦淮富水共涟纹。
心桥万里遥犹近,共克时艰志跃云。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部负责人表示,这首诗表达了纪念馆的同志们对程常青老人的一份慰藉和惦念:虽然程老近期暂时难以再来南京缅怀,但秦淮河畔的雨花台人,心和富水河畔的英烈故乡应城是连在一起的 。
南京是程履绎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对于这座英雄城市,程常青怀有深厚的感情。当得知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给自己寄来医疗物资时,老人非常激动,对来自南京的关怀表示诚挚谢意:“应城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我们目前都待在家中,生活还是很有保障的。”程常青表示,收到南京寄来口罩和手套后,他将第一时间转捐给应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心意转给烈士家乡的社会各界。
“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公安干警、社区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是伟大的‘逆行者’,他们比我更需要这批医疗物资。在这场疫情防护阻击战中,‘逆行者们’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无私忘我的牺牲精神,与我父亲当年为南京解放而付出生命的理想信念,是一脉相承,交相辉映的。”程常青说。
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 于锋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