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幢高楼变成一个高清透明显示屏将是怎样的景象?如何大海捞针一样把目标用户在互联网中筛选出来?虚拟偶像风靡全球,仅仅因为可以24小时在线、人设不会崩?24日,第二期紫金文化产业沙龙在南京举行,围绕数字内容的孵化与传播,党委、政府代表,国企掌门人,资本团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行业大咖进行了一场“未来已来”的头脑风暴。
科技,为文化注入澎湃动力
“我们的技术可以使海市蜃楼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奇景。”达斯琪董事长、CEO周全一边指着显示屏——上面显示一头蓝鲸在虚空中游动,一边从怀里掏出并展开一片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是我们刚刚发布的柔性光膜,它是一层超清全息显示屏,厚度只有3毫米,可以自由弯曲和剪裁。”
达斯琪是一家商业全息显示方案供应商,一直致力于“创造地球未来视觉”,曾助力2020年央视春晚,今年6月成为微软AIOT实验室成员。公司自主研发的柔性光膜重量为每平方米2.9公斤,透光率85%,基本不影响采光,可以很方便地贴合在高楼的玻璃幕墙内,把整幢楼就会变成一个高清透明的3D显示屏,进而炫酷的视效成为城市地标。
与柔性光膜效果可见不同,南京网觉公司的数字内容发行技术并不易懂,却涉及到互联网算法的底层逻辑。公司CTO任翔表示,互联网如同汪洋大海,广告主要把自己的目标用户找出来好比大海捞针,广告投放效果也很难量。为解决这些问题,网觉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自主研发了智能营销与发行平台,连接全球顶级媒体用户,测试广告素材的用户反应,监控投放后的营销效果。实际上,网觉提供的是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开发者只需要聚焦产品研发,网觉负责营销和用户增长,以科技力量赋能行业开发者。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下,中国数字内容生产需要实现什么突破?达瓦未来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的CTO朱子威表示,当今世界上几个软件巨头掌握了数码成像、3D技术、音频制作、特效生成等数字内容生产工具软件,中国尚无与之比肩的公司。如何破局?朱子威表示,抖音、快手通过开发图片、短视频工具,开始挑战这些霸主,达瓦这几年也收购了很多企业,并且自主研发国内顶级的虚幻引擎。他呼吁行业内企业多致力于开源软件,不断在单点实现突破,就有可能形成影像工业生产线。他说:“工具研发会强化产业链条,很期待中国数字内容能够实现产业生态自主化。”
场景,让文化体验深入人心
如果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偶像不是一个人,而是数码生成的虚拟人,你能接受吗?其实这在年轻人中早已不是新鲜事,日本的初音未来、B站的洛天依都已流行多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开始拥有自己的虚拟代言人,很多明星也开始和自己的虚拟形象同台演出。
杭州万象科技是一家专门打造虚拟偶像的企业,公司创始人、CEO夏冰在现场列举了虚拟偶像的诸多优点:“虚拟偶像能带来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远比货架更亲切,同时也让品牌人格化,能与受众更好地互动交流。另外,虚拟偶像可以365天每天24小时出现在每个用户的屏幕上,而且虚拟偶像的“人设”不会崩塌,也不会像金牌销售那样,离职时带走客源。”她表示,万象将与草莓音乐节合作,把虚拟偶像的表演呈现在真实的舞台上。
虚拟偶像的流行并非只是资本逐利的结果,更让人看到科技如何切中大众心理。就像微信头像是个人风格的体现,虚拟偶像也是一种“灵魂表达”,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且承受压力,因此年轻人更能接受用一层虚拟的外衣更好地投射和展示自己“有趣的灵魂”,那往往是真实的自己。
在虚拟的场景表达真实的自我,这很悖论,也很有趣。
同样是营造场景,无忧传媒则专注于真人,制造“网红”。无忧创始人、CEO雷彬艺表示,最新的5G技术,解放的是人类最原始的能力——视觉。今后直播不仅高清到看清衣服的纹理,还可以通过传感器用“摸”一下材质。无忧已经签了7万个视频和直播达人,粉丝超千万的超过1000人,如多余和毛毛姐、建鹏言真夫妇、麻辣德子、温精灵、刘思瑶等,他们在音乐、美妆甚至是做菜等各个领域风生水起,影响力不亚于明星。
他特别强调,95后和00后从一出生就感受到中国的强大,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很高,这为国产品牌的网络推广提供了好基础,而网红所营造出来的场景,更容易孵化国产品牌,往大了说,文化产业能够助力新消费、新品牌的崛起。
创意,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
当科技创造出令人目炫神迷的感受,算法揭示出违背“常识”的结果,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副院长罗施贤仍然特别强调创意本身。“创意生长为有价值的文化内容,中国在全球文化市场里才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网络版权产业规模已达9500亿元,可以说数字内容产业已经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基建。罗施贤认为,高价值的IP是不断跨界和衍生的结果,热播剧《庆余年》是腾讯影业花了数年时间才从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目前正在筹备第三季并开发同名游戏;《QQ炫舞》与云南舞蹈家杨丽萍跨界合作,推出的《瞳·雀》在整款游戏中的体验率超过了93%,刷新记录。
新文创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升级,例如与敦煌的合作尝试了以游戏、音乐、动漫进行数字化演绎,推出的敦煌诗巾可以让受众在手机上用敦煌元素自己设计一款个性化的丝巾,打通了线上与线下。他在沙龙上表示,新文创的终极目标是推出享誉世界的文化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作为一家游戏公司,三七互娱同样关注文化内核。公司副总裁王彦恭明确表示要“文化为本,科技致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重塑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尤其是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新动能。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例如三七互娱将40项非遗的内容融合到H5游戏中,开发了守护龙舟小游戏,并且在游戏中推广,赏月、舞龙多种多样非遗的民俗。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出海同样可以借助科技力量。文化差异是中国文化产品需要跨越的鸿沟,通过数据分析,无数玩家在体验游戏的时候,集体行为偏好也是对内容创作进行筛选,可以为开发者提供灵感,形成闭环。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也使网络营销更加的精准化、智能化,对海外用户进行人群画像、消费行为分析,助力中国文化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