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吟咏桂花的诗句。千百年来,桂花因其清可绝尘、浓能溢远的香气而备受人们喜爱。眼下正是金秋八月(农历)丹桂飘香季节,江苏各地都有人气颇高的赏桂胜地,千年的时光在江淮大地积淀下深厚的“桂花文化”。
“桂花”之名,南北朝时才开始出现
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木犀科属众多树木的习称,它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桂树的叶子形似“圭”,故名“桂”,此外,她还有九里香、金粟、天香等美称。我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用桂花酿酒、制作香料。此后历朝历代,每逢仲秋八月,在溶溶月色下把酒赏桂是文人墨客的风韵雅事。
在民间,小小的桂花也演绎出很多佳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是每个中秋佳节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蟾宫折桂”则寄托着家长们对孩子们学有所成的美好愿望。
经过长时间培植,桂花已有32个品种,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有趣的是,“桂花”这个名称其实从南北朝时才开始出现,且在古代并不常使用。在唐代,这种芳香的植物被称为“岩桂”,到了宋代,她的新名称是“木犀”。北宋文献《墨庄漫录》解释说,名称中带一个“犀”字,是因为桂花树干的纹理和犀牛皮肤近似。
“桂花市”“桂花节”,苏州人最爱桂花
这个季节,从淮河之畔到太湖之滨,空气中始终浸润着桂花的馥郁芬芳,桂花在八月的江南浅吟低唱。在各个江苏城市中,苏州和宿迁与桂花的缘分尤其深厚,这两座城市都将桂花定为市花。
苏州人赏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一株生在东城“樵牧之场”的老桂树引起了白乐天的担忧。他写下《东城桂三首》,期盼老桂树不要“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他还展开奇思妙想:天上月宫中的桂树太孤单,倒不如将这苏州的桂树送给嫦娥,“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等也爱桂花,他们在苏州留下大量写桂花的诗句:“桂花晴似拭,荷镜晓如磨”,“前溪后溪清复绝,看看不及桂花时”,“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香气袅然的桂花在苏州的地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从三百里外引种丹桂,使石湖千岩观成为赏桂盛地。明清时代的苏州人对桂花无比钟爱,苏州古典园林纷纷建起赏桂为目的的建筑,如沧浪亭的清香馆、退思园的桂花厅、留园的闻木犀香轩、怡园的金粟亭、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耦园的木犀廊等。
从清代开始,每年农历金秋,苏州山塘街都有以赏桂为主题的“桂花市”“桂花节”。清人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中说:“于时金风荐爽,玉露零香,虎阜山塘,灯船酒舫,士女骈萃,极意娱游,兼旬始歇,号木犀市”,“至中秋届节,桂子飞香,金风荐爽,青帘鹄舫,齐出六门……银河影里,金粟香中,清夜冶游,殆无虚夕,俗谓之桂花节云。”
苏州人还摸出了桂花开花的规律,晚桂开花前,“必有数日鏖热,酿花作蕊,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秋老虎”也被人们赋予了“木犀蒸”的美称。
江南江北,满城尽是桂花香
在南京,赏桂的历史源远流长。南朝陈后主曾在台城皇宫内打造月宫,植桂一株,让爱妃张丽华装扮为嫦娥。清代钱陆灿《秦淮竹枝词》:“满城秋意桂花开,卖遍河房不用栽。”可见古代南京城内桂花树处处可见。
如今,南京的赏桂盛地非灵谷寺莫属。无梁殿后,一株树龄超过百年的波叶金桂树高7米,被誉为“金陵桂花王”,吸引游客循着花香前来。在灵谷景区深处,还有一处民国别墅遗迹“桂林石屋”,此“桂林”并非广西的桂林,而是指“桂花树成林”,也是当年一处赏桂好去处。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也有“桂花”情结。《扬州画舫录》记录了影园、桂屿、桂坪、青桂山房、桂露山房等赏桂佳地,平山堂内种植着“老桂百余株”。现在的扬州,瘦西湖、长春路、扬州动物园都是赏桂佳地。
很多人印象中,桂花是属于南方花卉,但在地处江苏最北端的徐州,同样有大量的桂花种植,彭城广场、云龙公园、快哉亭公园、滨湖公园赏桂廊吸引着徐州人前往赏桂。宿迁以桂花为市花,城区内到处都能发现桂花的身影,文化广场、千鸟园广场、湖滨公园、九鼎公园的桂花树竞相开放,这个季节,走在街头,秋风拂过,桂香萦绕。
“满城尽是桂花香”的当然还少不了苏州,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大街小巷的桂花树在3万棵至5万棵之间。“苏州人对桂花的喜爱,是别处无法理解的。”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其弟说。
从唐代以来,苏州城内城外,就出现了很多赏桂盛地。明清时代,从虎丘山东麓的斟酌桥到剑池东的可中亭(可月亭)大量种植桂花。诗人王叔承如此生动地描写虎丘桂花:“幽亭可月圆,法镜湛空玉。满山桂气清,如来现金粟。”著名的“虎丘花市”上,桂花是人们追捧的花卉,清代,在斟酌桥东有一条“木犀径”,“其地多艺花人所居,遍地种桂,高下林立。花时,人至其间,香沁肺腑,如行天香深处。”(《桐桥倚棹录》)
如果要说历史上苏州哪处赏桂地名气最大,很多人都会说“光福”。陈其弟介绍,光福是我国全国五大桂花主产地之一,栽植桂花始于宋朝,现在已有桂花2000亩。和光福赏梅一样,光福赏桂也具有悠久传统,早在元末明初,苏州名士徐达左就在光福邓尉山种植大量桂花。明末清初,光福山民以桂花为业,采摘下来,卖给“维扬商客”,以制作胭脂香粉。
在苏州城内,1998年建成的桂花公园种植了7000余株桂花树,260多个品种,是国内桂花品种收集和种植数量最多的专类园。
舌尖上的桂花,爱她就要吃掉她
桂花除了可观赏,也可以作为"芳香添加剂"使用。早在清代,喜欢桂花香的苏州女子就将桂花簪成桂花球在头上佩戴。《红楼梦》中写到了用桂花蒸馏而成的香液“木樨清露”,以及可以护发护肤的桂花油。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裾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湘云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小说中这些以桂花为重要原料的化妆品在明清时的江南都真实存在。
爱她就要吃掉她。偏好甜食的江南人更愿意将桂花融入食物,为各种点心、小吃增添芳香。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以桂花为重要原料的美食数不胜数。早在明代,苏州桂花就已入馔,明代杨循吉《吴邑志》载:“桂,一名木犀,其香清烈,有黄白二色,花时凡三开,畏风雨,堪作饼,入茗,及伴杨梅作蜜煎(饯),其用非一。”
“每到桂花盛开季节,光福人采摘桂花,制成糖桂花,广泛用于汤圆、稀饭、月饼、麻饼、糕点、蜜饯、甜羹等传统小吃糕饼和点心,色美味香。”陈其弟说,不仅仅在秋天,其他季节苏州人也要“吃”桂花,桂花糖芋艿、桂花糖莲藕是中秋前后的时令食品,桂花冬酿酒是冬至节的必备;桂花糖年糕是过年食。将桂花吃进肚中,嘴里留有桂香,也算应了时令。
桂花还可以“喝”,可以制成香气芬芳的桂花茶,酿成回味良久的桂花酒。《扬州画舫录》中就生动记载了清代人酿制桂花酒的方法。
南京的桂花美食也很多,桂花糖芋苗,桂花酒酿赤豆元宵、桂花糖,别忘了还有著名的“桂花鸭”。说起来,这“桂花鸭”吃起来并不甜,它与桂花有什么关系呢?南京民俗研究者张维告诉记者,桂花鸭因产销于丹桂飘香的秋天而得名。过去,南京人更喜欢吃秋鸭,这种在稻谷收获的季节成熟的鸭子皮白而细,肉肥而嫩,油多而鲜,最是美味。
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