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西南端,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该村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理念,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吸引3亿元民间资本投入;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建起七大文化展馆;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三年翻一番;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
风景之一:村民致富的五色田园
南天竹在春夏季呈绿色,到了冬季呈红色,是白塔村的特色产业。全村有250多户农户种植南天竹3500多亩,亩产值达到2万元左右。南天竹种植带头人殷继华一人种了250余亩,年收入达500余万元。村民王文彬自己种了50余亩,同时还担任白塔村南天竹销售经纪人,去年帮助其他村民销售南天竹800余万元。
在南天竹产业的带动下,瓜果采摘也成为白塔村的一大特色。村内现已形成南天竹、樱花、苗木、特色瓜果、茭白、茶叶、芳香产业和优质大米八大高效农业。去年10月,白塔锦绣黄桃和红美人橘子两种水果获得江苏省金奖、国家级银奖。同时,白塔村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白塔味道”品牌,并依托白塔新媒体工作站,帮助农户开网店、直播带货,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打响了知名度。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多次参与直播带货,帮助村民实现创收致富,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5万元。
风景之二:这里有舒适温馨的人居环境
白塔村有山有水,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多年前,村两委确立“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的发展方向,委托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编制了《白塔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在项目实施工程中,委托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优化,对方案细节进行多次深度探讨,确保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好了当地山体和水系资源,保留住了江南田园水乡的美感。
近年来,村里鼓励村民种植苗木、花卉、果树等绿色植物,目前已有连片樱花、海棠500余亩,加上村民家前屋后种植的樱桃、红叶石楠、玫瑰等,白塔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花园”。村内现已全面完成主要道路及宅间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铺设黑色路面20多公里,农房立面出新改造321户,新建和改造景观墙360米,安装路灯500多盏。2020年又一次性规划移建改造农民新居77套,形成了独特的新型农民小区,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风景之三:这里有根魂相融的红色文化
文化是根基,精神是灵魂,白塔村为筑牢村民爱国爱家精神之基,锤炼党员干部苦干奉献之魂,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多元功能和价值,在田园里打造文化亮点工程,有效促进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今年以来,该村还开展了“田野上的党史课”,为当地退休老党员发放“党史随身听”,收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祝福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白塔村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是宋朝“大觉宝寺”的原址所在地,也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于伶的出生地。这里也流传着很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星云大师的禅德文化更是家喻户晓,白塔村把两者有机结合,打造成白塔特色文化品牌加以传承发扬,使之成为广大村民的精神支柱。近年来,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吸引民间投资等形式,村内先后建成了于伶纪念馆、白塔味道展馆、乡村记忆馆、宜人书院、金丝楠木展馆、猪文化馆、党建展示馆等七大展馆。在此基础上还建设了“江苏省妇女微家示范点”和“江苏省五星农家书屋”等文化场馆。这些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特色景点和场馆,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场地,也为游客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深入了解白塔发展理念的机会,促进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老小结合”乡村旅游新格局的形成。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