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影音馆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傅泽勋
出生:1995年5月
职业:南通亚振家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木工指导教练、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十二届江苏省青联常委、十二届南通市青联常委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这句话是傅泽勋的微信网名,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与刨花和锯末为伴,用汗水和技艺为青春添彩,傅泽勋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木工学徒,逐渐成长为一位将传统木工行业做出现代门道的“江苏工匠”和“金牌教练”。在人生这条赛道上,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奔跑,也始终没有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
继承父辈衣钵、坚守木工匠心
“想通过技艺证明自己”
1995年,傅泽勋出生在南通如东的一个匠人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傅泽勋形容自己的童年是“在木头堆里长大的”。在儿时的傅泽勋眼中,用一块木料打造出一件可以使用的器具,简直有魔法一般的魅力。锯子、刨子等木匠工具,也成了他小时候经常摆弄的玩具。
然而傅泽勋起初并没有子承父业的打算,他后来读了中专,学的是机电专业。2013年毕业的时候,正赶上自己家乡的一家企业——南通亚振家居招录木工学员。“当时愿意学习木工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行业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傅泽勋回忆说,“当时父亲对我说,既然当初对木工非常感兴趣,现在行当里又缺人,何不继承手艺、学习一门技能呢?”
在父亲的鼓励下,傅泽勋决定重拾自己儿时所爱,来到了亚振家居当木工学徒。起初,傅泽勋被分配到了装配车间,一边在流水线上干活、一边从头开始磨练基本功。
走上岗位,傅泽勋才发现工作和摆弄玩具是两码事。“就拿最基本的锯来说,光是锯出一条直线,我就练了很久。80厘米长的大料框锯一连锯上几个小时,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全是水泡。”令傅泽勋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的六月份,车间里没有空调,汗水浸湿了全身的衣服,“那个月我总共练习了343个小时,平均每天要在车间里泡将近12个小时。”
肯吃苦又好学,傅泽勋的手艺进步很快。四个月后,他主动要求调到定制车间,因为那里是企业的“研发实验室”,新品的设计、打样都在那里进行。傅泽勋认为,在那里不仅可以学到更加精湛的木工技艺,还可以研究复杂多变的家具图纸,接触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经过考核、测试,傅泽勋如愿以偿地进了定制车间,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包括识图、制作在内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己把控。刚开始跟着师傅做沙发,切割的角度、加工和组装等等都要比柜子更难。“不过我从没想过放弃,更想借此机会好好证明一下自己。”身有不足,只能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傅泽勋回忆,别人可能练8个小时就下班了,而他每天都会晚走几个小时,默默地锤锻技艺。
勤学苦练、潜心专研,傅泽勋很快成为青年木工中的佼佼者,并于2014年11月顺利出师。
江苏第一、全国第三
在国家级舞台上大放异彩
出类拔萃的技艺使傅泽勋赢得了公司的认可,也得到了共青团如东县委的挖掘和培养。2016年,傅泽勋接到了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省级比赛的通知。凭借着扎实的技艺,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全国选拔赛。
“那一年全国选拔赛的考题我至今记得很清楚:使用规定的木料和指定的工具,在18小时内加工一座特定尺寸的凉亭。”傅泽勋回忆说,虽然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但时间非常有限,比赛使用的设备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好在匠人的一个特质就是能沉得住气,最后我不仅按要求做出了凉亭,还获得了江苏省的第一名,全国第三名。”
以第三名的成绩入围国家集训队后,随后的集训和比赛中,傅泽勋与中外工匠同台竞技、互相学习。“我向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的创办者——爱尔兰木工大师帕特·菲尔普斯取经,熟练掌握投影放样技能;2017年9月又前往阿布扎比观摩世界技能大赛,学习世界先进木工技艺。”傅泽勋说,经过不断学习,自己对“工匠精神”也有了新的理解,“用心对待每一根木料,用心完成每一件作品”逐渐成为他职业生涯中始终牢记的一条准则。
教授学员、用心传承
为传统行业培育更多的青年力量
结束了在国家队的集训和赛程之后,傅泽勋于2018年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同年,南通亚振家居为改变木工行业中年轻人越来越少的现状,投入300万元建立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门培养青年木工技能人才。学有所成的傅泽勋深知技艺传承迫在眉睫,于是转身投入到了培养青年木工的工作中。
“现如今机器都这么先进了,坚持传承手工木匠工艺有必要吗?”这是傅泽勋经常面对的一个质疑。在傅泽勋看来,一方面机器难以实现一些纯手工技艺才能完成的高难度造型,比如镂空雕花,另一方面机器加工缺少一种手工的温度和灵动之美。“譬如木料上如果有个疤节,技艺精湛的木匠会将它巧妙地融为造型的一部分,化腐朽为神奇,机器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秉承着这一理念,傅泽勋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艺传承的事业当中。在集训基地,从场地规划建设、购买新式工具,到撰写学员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每一项工作傅泽勋都参与其中。他还将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方法撰写成《木工技能操作手册》,将自己的技艺技能、参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手把手教学,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2019年至2021年,傅泽勋组织参与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木工培训共计14期。先后有454人参加了培训,全部合格毕业并取得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此外,亚振木工培训基地培养的4名选手还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木工、精细木工、家具制作三个项目上入围了国家集训队。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亚振的三名选手获得了一枚金牌和两个优胜奖。2021年,傅泽勋指导的选手袁海骏、徐李财,分别在第一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赛项上斩获一、二等奖,并取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我当学徒时,‘90后’木工才两三个人,而现在,公司里一线的‘90后’木工已接近20人。”傅泽勋说,自己在学徒阶段,重要的是学好老一辈的手艺,做一个继承者;工作和比赛当中,重要的是运用好这些技能,做一个运用者;如今,重要的是把这些技能教给别人,做一个传递者。“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怀揣着对于传统工艺的热爱,坚守着作为一名匠人的初心,在木工行业绽放出属于青年群体的光芒和色彩。”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陆威
视频:张琦 邓宇轩 于适(实习生)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工匠
大国工匠精神
关注
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