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出门遛狗不栓狗绳、小狗粪便不及时处理、晚上睡觉被狗叫声吵醒……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养犬行为是不是让你厌烦?据悉,截至2018年南京已登记办理犬证的狗有14.8万只。如果“控犬措施”不到位,不但影响生活环境还可能发生狗伤人恶性事件。
8月22日,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以“倡导文明养犬”为主题召开城市治理圆桌论坛。不少城市治理委员表示,文明养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养犬人的文明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养犬应与城市文明发展相匹配
居民自订公约“助力”文明养犬
养犬,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生活乐趣。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不文明的养犬行为却是生活中的困扰。作为一线工作者,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城治办副主任傅越处理过不少因养犬产生的纠纷。
傅越告诉记者,实际生活中养犬人的素质亟需提升。不少人觉得出门遛狗只要不伤人,栓不栓狗绳不要紧,但在相关的法规中明确了出门遛狗要栓狗绳。同时,对于不及时处理犬粪便、遛狗时间不适宜等不文明行为,实际生活中能站出来制止的人少之又少。
傅越的说法得到了南京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主持人大林的赞同。大林说,自己曾遇到过不文明养犬想进行劝阻,不料养犬人不但不认错还态度恶劣。“养犬应与城市文明发展相匹配。养犬人素质要提高,社会管理人管理意识要加强。此外,社会参与度也要不断增强。”大林说。
文明养犬在南京有没有点赞的案例?有!交汇点记者了解到,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今年年初在所辖9个社区持续召开多场居民议事会,共议如何文明养犬。
街道与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宁海路街区文明养犬整治行动”,制定了《宁海路街区文明养犬规范十条》,并在全街范围开展宣传。宁海路派出所警员介绍会所,“警城联动”后,执法人员已收留流浪犬10多只,清查无证犬70多只,对各类养犬类举报快速反应,对于不文明养犬形成震慑。
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
犬出户需佩戴具有定位以及体感测试的项圈
养犬人提高文明素质只是文明养犬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管理能力是整个社会值得思考的一道课题。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马志恒表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建设全市统一的犬类监管平台。
同时,开发适合犬类的智能项圈。智能项圈内包含犬类的心跳、体温、狗绳的受力、定位等实时在线状态。犬只的照片、出生时间、办证时间、疫苗注射时间、养犬人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通过智能项圈,可以实时了解犬类自身状况以及养犬家庭的行为是否规范。对总是违规的家庭,相关部门应做出相应处罚。
南京市公安局治安中队中队长胡天乐介绍说,截至去年南京登记在册的犬类有14.8万只。有5300多人因不文明养犬受到罚款。在胡天乐看来,文明养犬不妨学学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全社会携手共治。
杭州明确规定养犬人遛狗时间是19点到次日7点,对于无证犬罚款金额是3000至5000元。在武汉,多次受到处罚的养犬人信息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在德国,不论是犬类还是养犬人都要经过3个月的培训学习,才能申请办理犬证。
交汇点记者 李爽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