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16日下午,南京中考结束!刚刚,南京中考历史科目名师分析新鲜出炉!中考历史卷有哪些特点?一起来听听名师解析。
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邵长峰认为:今年中考历史试卷,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依据2019年中考指导书,结合本届学生使用的统编教材,立足学科基础和人文素养,引领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学测,体现人文价值
试题内容的选取、呈现方式的选择等,充分考虑了南京市2019届初三的学情与教情实际,关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1.立足学测,体现基础性。遵循统编教材的教学导向,关注统编教材的阅读、理解,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现状和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覆盖统编教材34个单元中的33个单元,选取应知应会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基本素养,较为全面地检测初中毕业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学习方法的习得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状况。
2.兼顾选拔,体现人文性。聚焦历史的主旨、主线与主干,创设适度的新情境,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初步解决历史问题等能力;以及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等学科素养。
二、引领育人,发挥激励功能
平稳为主、稳中有新,彰显课程育人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发挥评价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1.以稳为主,体现延展性。题型与题量,情境创设与表述,阅读量与书写量,难度结构与布局,模块结构与比例,组卷顺序与方式等,保持2018年的风格,遵照2019年中考指导书,并兼顾统编教材的导向。试题内容正确、准确、科学,立足主干,体现高覆盖率;语言简洁完整,设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图表、文献资料持之有据,真实可信,切合实际;答案表述规范,准确,明了,适度开放。
2.育人为要,体现导向性。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发挥课程评价的引领功能。通过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点见线,以小见大,检测育人功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程度;通过贴近学情的图文材料搭桥和低起点、缓坡度的设问铺垫,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运用已会,或获取、解读,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适度的创新生成,且规范表达。
贴近学情有温度 聚焦育人显价值
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郭蜀宁
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落实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彰显课程教学特色和育人功能。同时,立足主旨、主干、主线,贴近考生思维水平,还原历史学习过程,体现评价过程的亲切感和舒适度。
一、以生为本,立足基础性
充分考虑2019届学情、教情实际,本着平稳为主、稳中有新的思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性质。
第一,形式结构,保持稳定,彰显历史味。依据中考指导书,继承2018年的整卷风格,各项指标保持稳定。简单题入手容易,直观灵动,历史味浓;较难题铺垫到位,启发思维,关注素养。整卷没有偏题、怪题,不为难学生。
第二,立足主干,全卷布局合理。覆盖统编教材34个单元中的33个单元,选取应知应会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素养,且遵循历史时序,全面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七、八、九年级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25分,政治、经济与生活、文化史分值分别为28分、22分、10分,与学习过程相匹配,合理合情。
第三,尊重学情,体现学科素养。情境创设与呈现方式选择,充分考虑了本届学生的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多数选择题,或标明确切的时间、空间,或提供鲜活直观的提示,或尽量降低非选项的干扰性。非选择题则通过贴近学情的图文材料搭桥和由浅入深的设问层层铺垫,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运用已会,或获取、解读,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适度的创新生成,且规范表达。
二、育人为先,突出导向性
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性与功能、目标与要求,遵循历史教育规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支撑,遵循统编教材的体例和导向,贴近学生历史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选取朴实的情境素材,设计低起点、缓坡度又适度新颖的问题,或以点连线,或以线串点,如:第2、3、4、5、6、7、9、10、11、12、16、18、21、22、23、24、25、26、27、28题。在适度的新情境和新联系中,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对历史事实进行再认和再现、理解和判断;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和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以致用,认清当今时代的主题,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等学科素养。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