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南京
《南京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直管区部分)日前发布,面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总体规划为国务院2015年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以来,该区发布的首版国土空间规划,将指引区域未来发展大方向。
确立“一轴三中心”发展格局
江北新区西枕老山、东滨长江,形成两条天然的滨江和沿山风光带,又密布河网,天然形成组团发展的稳固生态基底。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总规划师易千枫介绍,大厂—八卦洲、灵岩山—八卦洲两条大型楔形绿色通廊,形成严控城市连片蔓延、保障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让生态区、生活区、生产区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
在滨江和沿山风光带之间,总体规划明确一条“沿江城镇发展轴”,沿着发展轴,布局着江北中心和高新副中心、研创园副中心。江北中心将是江北新区的核心发展区,与江南主城共同构成南京中心城区。未来,江北中心将是南京市级四大中心之一,与新街口中心在功能定位和辐射范围上均有错位,重点打造新金融、总部经济及健康医疗等高端服务产业,辐射带动南京都市圈北翼以及苏北、皖北区域发展。
“随着江北新区北进南拓格局拉开,目前区域内的产业功能组团已形成雏形。”易千枫告诉记者,中央商务区往南是研创园,聚焦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发展,龙王山往西还有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活区等多个功能组团。“多组团发展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和配套服务完善。在产业功能组团中,形成产业配套服务圈,同时相互关联的产业链集中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构建全龄友好新区
在总体规划中,多项民生政策引发关注。规划提出,江北新区将构建全龄友好新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均衡可及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至2035年,规划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100%,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100%。
为就近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实现“家门口的幸福”,规划提出,发展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等配套功能,形成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
面对“一小”,江北新区计划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照护、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针对0岁至3岁婴幼儿提供全托、半日托、临托等托育服务。
江北新区将推进适老化改造,配置多样化、无障碍的为老服务设施与空间,完善老年人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规划提出,促进就业创业,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潜能,配置咖啡店、健身馆、创意书店等设施。
未来,通过大数据,江北新区还能“自我生长”,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也就是说,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等监测、分析生活服务业供需状况,利用培训、信息、流量等数字化工具为各类便民网点、特色小店赋能。
您的意见能被“听见”
如您对总体规划有意见,可以反馈给江北新区,反馈方式如下:
《南京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直管区部分)获取平台:
1.江北新区网站 http://njna. nanjing.gov.cn/
2.“南京江北新区”微信公众号
3. 滨江大道292号江北新区市民中心
公示单位:
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示时间:
2023年3月30日至2023年4月29日(共30天)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jbxqghzyj@163.com
邮寄地址:南京江北新区凤滁路48号617
邮政编码:210031
(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对《南京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意见)
扫二维码:
请扫码或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填写“公众意见反馈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通讯员 王倩倩
图片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白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