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街打卡青年熙熙攘攘,五卅路历史回声盈盈入耳;行走小桥流水之间,穿梭于双塔市集之内,传统与时尚的并存让苏州的城市底色在双塔焕发。“双塔街道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打造。我们要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街道发展的强劲势能。同时,在这一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力量,注重党建与街道各类型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同频共振’,让双塔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演绎出最美的江南文化。”双塔街道党工委书记倪俊说。
弘扬红色文化 赓续精神文脉
“我是红色守护人,我志愿守护‘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碑’,守护雷锋精神,守护时代温度。”党龄已经超过50年的退役军人秦兴海在五卅路“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碑”前大声宣誓。能够成为五卅路片区的红色守护人,他难掩激动,我与雷锋同岁,“和他同一年入伍,雷锋同志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能够以这样一种形式传递榜样的力量,我非常高兴。作为五卅路片区的红色守护人,我将继续讲好雷锋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五卅路片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乐益女中、章太炎故居等红色遗迹均坐落于此。双塔街道充分依托各类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精品线路,联合“喜马拉雅”对片区进行设施升级、氛围布置和宣传加码,并对各景点增设有声导览。游客可通过蓝牙连接或扫描二维码,自助收听关于景点的详细介绍。同时,街道还开发了助游微信小程序,融旅游导览、景区打卡、有声街巷、美食地图、趣味活动等于一体,为五卅路乃至街道的宣传服务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荐这些红色资源,街道还推出了包括秦兴海在内的6名五卅片区“红色守护人”,他们由社区党员骨干和热心居民组成,既是红色文化的宣传员和传递者,也是双塔街道党建引领古城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举措,更是五卅路片区融入街道全域旅游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文脉,双塔街道创新开展了一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由辖区青年党员参演的“寻声子城·燃情五卅”的红色剧场更是以沉浸式体验的新模式增强红色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赢得了中央电视台的点赞,受到了很多年轻游客的欢迎,也擦亮了五卅景区的红色名片。今年7月,位于五卅路79号的“子城先锋·初心小站”也将正式启用。建成后的小站融红色文化、党建宣传、休闲阅读、便民服务、互动体验于一体,成为周边居民群众的议事厅和社区党员工作的先锋阵地。
“阵地建设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双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强生表示,街道将以五卅路片区升级改造为着力点,把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大责任和铸魂工程来抓,通过党建引领景区发展的形式,将五卅路片区打造成为双塔街道红色文化和党建文化的传声筒与展示窗。
打造店堂文化 彰显苏式特色
美食文化往往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性格,而店堂文化往往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十全街是双塔文化最精华的一段,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其中不乏同得兴、苏祥兴、万泰兴等“老字号”。为帮助这些“老字号”转型升级,以年轻的姿态迎接市场挑战,双塔街道通过“引进指导、鼓励协助、培育扶持”三项举措,以十全街中段老字号店铺为试点,打造了苏州市首个店堂文化的展示区。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各试点单位成立商家党员诚信经营联盟,聚焦后厨硬件设施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和菜价公平竞争等问题,着力改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老字号”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经营状况日趋回暖。双塔街道顺势利导引进一批知名的苏式汤面、网红美食进驻。其中,来自张家港的老字号“宴杨楼”在入驻伊始,由街道指导其选址装修,并在店铺一楼设置了店堂文化的展示墙,顾客可以通过展示墙集中了解店铺的品牌故事、历史文化、食物特色以及卫生情况等。在这面墙上既有张家港的市徽,也有双塔的地标建筑,还有沧浪亭的剪影等。此外,从硬件装修到软件布置,无处不彰显苏州地域文化特色,店内包厢均以苏州小巷命名,有瓣莲巷、桐芳巷、书院巷、苍龙巷、菉葭巷,一个巷名就是一段苏城往事。
在指导商户店面打造的基础上,双塔街道还鼓励商户自建平台,传承和展示具有苏式特色的店堂文化。其中,包括同得兴自建的苏面传习所、南园宾馆和餐饮协会共建的苏帮菜博物馆等。除了“老字号”,十全街上还有很多咖啡吧。街道对标“上海金咖联盟”,牵头组建“十全街咖啡联盟圈”,以“咖啡+文化”“咖啡+旅游”“咖啡+苏作”为主题,通过线上形式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咖啡联盟圈来扶持微小商户,促进繁荣商区建设。“我们将十全街的历史和美食融合,让传统和现代并存,统筹安排,精心指导。通过对食品安全示范街和店堂文化展示区的创建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双塔江南文化的内涵。”姑苏区市场监管局双塔分局负责人韩海棣说。
发展街巷文化 焕发古城活力
“苏州,就是街巷的苏州。”范小青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街巷是一个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苏州古城的街巷更是如此。它们不仅是老百姓生活和工作的聚集地,也是苏式生活最深厚的载体。为发展街巷文化,双塔街道组织各社区党员干部和行动支部,从提升街巷环境卫生和发扬街巷文化两处着手,让街巷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建设,让古老的街巷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近期在街巷环境整治方面有了大动作。”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党委书记陆金余介绍,为改善网师巷整体面貌,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兵分两路。其中,“为民行”党员先锋服务队每日深入群众走访,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沟通和调解,推进南园河环境提升整治行动和阔头巷改造项目;而“环保行”绿色环保先锋队积极开展“净美街巷·百日攻坚”行动,为居民清出一方净地。
据悉,定慧寺巷的精细化整治也是双塔街道街巷整治的重点工程之一。社区网格和党员志愿先锋队每日巡查,清理卫生死角垃圾、修剪绿化、清除乱堆乱放。针对店铺门前环境卫生整洁等问题展开宣传倡议,对非机动车、机动车乱停放进行劝导整治,倡导文明停车,用“铁脚板”和“火眼金睛”补齐管理短板,让古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此外,双塔街道在街巷文化宣传方面也在持续发力。近期,街道联合“喜马拉雅”推出了《寻声姑苏·品位街巷》系列专辑,选取辖区范围内以定慧寺巷、网师巷等为代表的百条历史文化街巷整理成集,并通过录制有声故事,让小巷开口“说话”。街道还与辖区文化企业、非遗手艺人合作,研发与街巷有关的文创产品,形象化地展示街巷魅力。
在原有的“品位街巷”文化挖掘和展示的基础上,双塔街道还导入了很多时尚元素,让辖区的文化符号更加突显。比如:在主街及支巷、院弄内增设街景雕塑或小装置、墙绘、路面裸眼3D彩绘等,打造“声色街巷”以营造时空氛围。双塔街道文化站站长季赵量表示:“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古街小巷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也只有让街巷更美,才能激励更多人参与街巷的治理,进而引导更多人关注这些散落在古城里的小街小巷,不断为街巷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
保留市井文化 定格城市记忆
市井文化,往往是当地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后所呈现的感官符号。在苏州,老百姓们常说:“没到过葑门横街,就不知苏州的市井生活。”为更好地保留这份烟火气,双塔街道持续对葑门横街进行整改升级,并依托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大扫除,定期对横街内部商户及周围路面进行清扫,整治各类违停乱停现象,推动横街实现华丽变身。同时,以“风情横街,民俗传承”为主题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居民在特定时节制作民俗工艺品和风味小吃。横街社区党委书记袁奇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以社区新老党员为主体,成立‘民俗传承特色行动支部’,定期开展各类特色主题活动,以党建引领的力量带动和推广传统市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与横街的传统经营模式不同,双塔市集正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着市井文化的生命力。“制作酱汁肉的重点就在酱汁的调配上……”近日,厨师周福成在双塔市集里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烹饪教学。这是唐家巷社区党委联合双塔市集开展的“百姓菜谱”活动。据悉,社区党员志愿者每月都会和辖区有烹饪经验的退休厨师接洽,推出一款苏州人家的时令菜肴,在菜场小舞台上展示教学,让更多的新苏州人感受姑苏人家舌尖上的生活。除此之外,街道还通过“红色阅读角”“‘不时不食’小厨宝”“直播非遗间”等形式,将“老手艺”和“新花样”有机结合,让烟火气与时尚感碰撞出非凡的火花。
交汇点通讯员 陈亚南
编辑: 陈雨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