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获评苏州市“先锋村”。
通安镇树山村位于大阳山北麓,东接姑苏古城,西邻浩瀚太湖,全村占地5.2平方公里,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370余户、1700余人。党员65名,党总支下属3个小支部。近年来,树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助力通安镇生态环境打造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乡建 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梨花季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增加村民收入,村党总支及早谋划、提早准备,成立了“抗疫先锋”行动支部和党员先锋队。13天中,170名红马甲志愿者服务了4万多游客。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树山村的旅游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
成绩单的获得,离不开党建引领。近年来,树山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建,将“两山”理论与树山村实际相结合,打造“树时代先锋、护绿水青山”特色党建品牌。该品牌以“一强三融”工作法为指导思想,通过建强树山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将党建融入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以树山村“红色矩阵”为党建阵地,通过打造“两中心两景观带”,即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党群驿站)、陆绩尚廉文化景观带和红色步行木栈道景观带,进一步强化树山村红色氛围的营造;以行动支部抓落实,围绕“树时代先锋,护绿水青山”行动目标,设立“唯和呈喜”、“红心守护”、“树盟先锋”三个行动支部,守护一缕乡愁,服务八方游客。
近年来,树山村党总支不断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引擎,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户均收入达12万元
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树山村深度发掘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整合各方资源,强化要素投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围绕“三生协同发展,村庄整治提升”“ 完善公服设施,补齐旅游配套”“ 彰显历史文化,传承民俗文化”“ 深化特色业态,促进村庄发展”四大主题,具体细化成“主干道沥青面见新”“村庄农户提升工程”“景观亮化提升” 等13个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同时,树山村又对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一户一设计;建设特色景观,包括各个自然村的小品小景、水系景观等;低压弱电三线入地、天然气接通入户。
村民是发展的真正受益者,现在,农户农产品不出家门就能销售,户均收入达12万元以上,村民更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树山村逐步成为了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绿色家园,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这里全面展开。
“乡村+景区”推行人居环境整治
树山村是一个原著民高达90%的村落,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人居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树山村联合树山景区管委会创新探索四级网格化管理,自2018年人居环境专项行动整治以来,树山村已累计清理垃圾941吨,累计拆除违章4671多平方,果园破旧工具棚拆除 40个700平米,新建70余个。新置垃圾桶194只,清理乱堆乱放1940处。
树山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国家号召,针对村庄自身特色和村民构成特点,守正创新,通过“科技助力+文创赋能”创新乡村垃圾分类宣教和工作新模式,打造乡村垃圾分类新标杆。
建立了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管理平台,探索并实施了“垃圾分类与环卫一体化”、“全流程闭环”的运营模式,借助“定时上门分类收集+定点投放”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截至目前,已经建成3个智能分类亭、1个树山乡守小栈(垃圾分类宣教屋),同时向376户树山村民、60余家商户发放了入户桶、餐厨垃圾桶、垃圾分类积分卡等,开展入户宣传,帮助村民、商户详细了解分类知识、养成良好分类习惯,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村里还大力实施村庄通畅、美化工程,目前主次干道全部硬化,污水管道全部接入市政管网,公共厕所达8座,拥有20个停车场500多个停车位,1个餐厨垃圾处理站,4个垃圾分类点,800余只分类垃圾桶,还有一条3km长的观光木栈道,1个篮球场,3套健身路径,1个商业广场,2辆环线巴士,3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优美的人居环境也吸引了丰富的业态,15家民宿,40余家农家乐,还有都喜富都、云泉山庄、书香世家、四季悦温泉等高端酒店进驻。
交汇点通讯员 周兰平
编辑: 陈悦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