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漫步吴江区平望·四河汇集之京杭大集,每走一段,总能迎头“撞”见些古风遗韵、运河烟火;深望几眼,便会心醉神驰于诗画江南、灵秀水乡。
6000多年人类活动史,650多年建镇史——要说运河记忆和文化乡愁,平望的“老底子”实在厚!
运河千年,悠悠古韵。然而,与一切“从前慢”的老辰光不同,今日平望,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稳且进;打造水乡人居文明典范与共同富裕示范,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要足。在此前提下,怎样求解“传承”与“创新”这道必答题?
冬日轻寒里,让我们游走水、岸、城、村、人,去寻那融入了街巷肌理、氤氲于市井烟火的共生共荣答案。
水—— 宛在水中央,精心做好水文章
从高空俯瞰,平望仿佛一面掉落的镜子,碎片散落一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是327条河道、54个大小湖泊,30%的水域是大自然给予平望的丰厚馈赠。穿镇而过的京杭运河、新运河、頔塘河、太浦河,在此交织出四河汇集胜景。去年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平望·四河汇集”作为吴江唯一入选点位,揭开运河古镇发展新篇……围绕做好水文章,平望从治、护、用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力守护生态基底和一方安澜。
治好水环境。作为“中国纺织织造名镇”,纺织业是平望重点打造的百亿级产业之一,全镇有近1500家在册工业企业,类型主要为纺织、印染等行业,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水环境治理带来了较大压力。对此,平望持续推进喷水织机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共有49家企业提交了搬迁申请,涉及喷水织机数量2907台,核减数量840台,中水回用率达到70%。同时,坚持工业、农业、生活“三水”同治,开展水系优化和清水引流,实施3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1个点位的城镇生活污水改造治理;对中心河、东溪河、古运河3条河道开展清淤,积极推进黑臭河道治理销号,建设生态美丽河湖12个,坚决确保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通过不懈努力,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运河国考断面各项考核指标显著提升,其中6月、9月单月考核为Ⅱ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为3.7mg/L、2.8mg/L,总磷为0.082mg/L、0.065mg/L,达到历史同期最佳水平。
护好水生态。坚持每日(昼夜)出动至少十人次,对区域内工业企业、工地、河道、管网进行排查,重点查看印染及喷织企业、砂石码头、船舶维修、施工工地、居民小区等工业及雨水排口;每日对盛泽、震泽上下游及平望3条河道6个断面进行采样分析,时刻掌握水质动态;严格实行排污浓度和总量控制,通过IC卡总量控制系统,实现印染、纺织企业刷卡排污和超总量排污报警。同时,镇三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巡河工作贯穿全年,用脚步丈量河湖,落实长效措施,守护“最美窗口”基底。
用好水文化。良好的水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在保障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平望以水为脉深耕运河资源,扛起运河文化传承弘扬大旗。在流淌千年的古运河边,2021年11月6日,吴江运河文化旅游节平望主题日举办,主题日已连续举办多年,此次因“平望·四河汇集”显与众不同。活动现场,大运河国家数字云平台之运河星球@江南运河平望段、大运河的平行旅程“从大航海到大运河@全球化辣椒”学术展&生活节启动,“苏州人游苏州”秋冬季运河产品展等多个活动及产品发布。在大龙荡,依托3000亩优质水面,每年端午佳节举办龙舟赛成为传统,也吸引了众多专业水上运动团队进驻训练、比赛。过去一年,平望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口,将运浦湾、京杭大集、大龙荡、长漾里等景点串珠成链,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南文化”品牌塑造的“最美窗口”。
岸——细草微风岸,一望皆平展新颜
2021年11月18日,由江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粉丝采风活动走进太浦河与新运河交汇处的运浦湾,了解平望推进岸线整治、打造生态绿色新典范的生动实践,感受运浦花园建设发展成果。现场,采风团成员纷纷为运浦湾风光秀美而赞叹。
时间回到2018年之前,当时如果你站在平望大桥往下看,奔腾流淌的太浦河水旁,是成片连接的“散乱污”企业,近河却不见河。“这里地处太浦河和京杭运河复合段,水陆交通方便,导致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横行,主要为船舶维修、中介、码头等行业,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周边居民怨声载道,拆除取缔的呼声日渐高涨。”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环境保护岗)正股职干部沈强介绍说。
多年来,平望镇紧盯太浦河等沿线环境,率先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统筹资源、整合力量。2018年初,启动1000个点、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8大片区“散乱污”整治工作;2019年,持续深化区块整治举措,坚持“五个先拆”原则,全力推进7个重点区块、3个重点行业、17个村级区块的“三治”整治任务;整治中,坚持水里问题在岸上找根源,结合河(湖)长制、“263”、“三治”等整治任务,制定太浦河流域综合整治计划,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攻破,累计拆除近百万平方米,运浦湾由作坊林立蝶变美丽花园。去年,由“两路两河”拓展至“四河四荡两路”区域,全年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点位793个,面积40余万平方米。
如今徜徉在运浦湾,一望皆平、绿意盎然。中鲈村村民杨老伯感触颇深:“原本这里都是一些船舶维修、中介、码头,满地污水横流,站在这儿根本看不到太浦河。现在,这里变成了一座公园,我们附近的老百姓现在都喜欢晚饭后来这里散散步。”
结合四河岸线整治,平望同步建设10公里环镇绿道,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让居民在亲水休闲中共享生态福利。
城——古貌依旧在,精细雕琢绽新姿
京杭大运河自平望向南到钱塘一分为三,历史上造就了水运时代“大商巨舶”“百货凑集”的“巨镇”,被阮仪三教授赞为“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中,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一座”。如今,古镇的肌理犹在,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面积13.6公顷,现有历史建筑32处,面积约7.15万平米,文物古迹13处,较好地反映了平望作为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商贸重镇的历史风貌。
修旧——
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平望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用“绣花”功夫精细雕琢,引入符合运河文化气质的新业态,让古韵今生。去年6月26日开业的京杭大集就是代表作品。作为平望·四河汇集的核心项目,京杭大集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苏大运远见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平望镇人民政府、江苏远见控股集团共同打造,以“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为核心理念,打造动态型策展式运河文旅目的地。京杭大集保持原有肌理,将新业态和老生活有机融合,老粮仓等处如今成为公共文化多元承载的重要载体,在这里可以举办展览、市集、活动、研学等,味道博物馆遵循运河小镇的粥、面生活,玖树·平望驿馆采用分布式酒店管理,游客可以选择住在粮仓、住在书房、住在浴室等,为原来的历史遗存空间找到新的打开方式。京杭大集的一系列创新体验项目,让古老运河的生活场景和现代产业相融合,让美丽的景致变成美好的生活,让古运河成为新的“打卡地”。
布新——
不远处,頔塘故道与古渡的所在处,一座以木为柱、水纹玻璃为顶的现代廊架与渡口潺潺流水相互应和着,棚架的水痕光斑、水景的流泉落涧、地面的参差弹石、乌桕苇荡的金风秋意,再现出“頔塘雨,明柳黛春山。洲畔落花轻似梦,圩间翠带碧如烟。”的清幽意境。这里是去年11月投用的“平望·四河汇集”新八景之一“頔塘新渡”,实现了集散广场、水陆换乘的功能,让故塘重获新生。作为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点位,如今,“頔塘新渡”与周边的“江南名刹”小九华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德桥、京杭大集等交相呼应,共同融入三环一带优质环境,串联最精华的优质环线,助力呈现专属于平望“望江南”的动人故事场景。
同样带来惊喜的还有刚刚试营业的渔光曲·渔市餐厅,正在修复中的殊胜叠泉,不久的将来也将绽放新颜。
村——创意赋新生,乡土故园今胜昔
“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就在上个月15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播出了《庙头村里的田园博物馆》,将镜头聚焦坐落在平望镇西的庙头村。庙头村依托三面环水的发达水系,肥沃的土壤,成为发展农耕产业的绝佳地点。2018年,平望镇邀请浙江大学对庙头村重新进行了规划,逐步形成了果之源、渔之源、绿之源、养之源、和桑之源“五源驱动”发展的大格局,并引入村上等农文旅品牌,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乡村。这样的变化,让村民感受到“浓浓的幸福”,也让周边游客络绎不绝来打卡。
乡村振兴要做好“美环境”“种风景”大文章。平望镇联合浙江财经大学在全省率先落地并滚动实施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聚焦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人居环境问题,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去年,第一期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120多名学子担任驻村设计师,共同为平望镇庙头港、茂才港和村前港的河岸两侧景观、庭院、店铺、外立面等进行创意设计与改造,极大地提升了村庄景观风貌,丰富了村民娱乐活动,打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平望样板。
就在上个月,第二期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平望·文化赋能专项赛正式开工。来自苏州大学、南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30支高校团队带着创意,开启文化赋能乡村之旅。不久的将来,以“回忆往昔,编织记忆”为理念,运用渔网和梭子等元素,向人们展示传统工艺的魅力,并提供交流、漫步、健身以及休息放松的空间;以“时光中的故里”为设计主题,将主体建筑融入到自然当中去,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置身于自然当中,感受自然魅力,打造滨水休闲空间;选取代表江南文化特色的荷塘、竹林、流水等元素,对历史文化场景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重新演绎,打造采采芙蓉华、集之以为裳的江南记忆“织梦江南”……这些都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诗意栖居。
书写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平望镇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以项目化运作集体资金,村集体收入攀新高;以合作社为组织,增加村民致富渠道。在庙头村,首个劳务合作社成立运营,未来还将有更多合作社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创富带富组织。
人——壮志开新天,最美来自推窗人
“最美窗口”的打造,离不开每位推窗人的辛勤付出。
近日,苏州广电总台《梦想成真·我的2021》栏目再次聚焦平望身残志坚的创业典型陆鸿,讲述他创办企业、带领员工致富的故事。去年,陆鸿搬新厂、开直播,闯出一片新天地,也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陆鸿如一扇窗,透过他,我们为这个身残志坚的群体而感动,透过他,我们真切感悟“平和、安德、勤行、致远”的平望精神。
如陆鸿一般,万千奋斗者、追梦人,共同推动着平望发展进步。去年8月,平望镇启动“最美平望人·最美推窗人”评选活动,以“平望·四河汇集”建设为引领,聚力打造与“最美窗口”相适应的创新、人文、生态、宜居、善治高地,助力开启实现运河名镇·美丽平望梦新征程,最终评选并授予12名个人和4家单位“最美推窗人”称号。
拥有200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30多项软著,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帮助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的“领头雁”;潜心钻研中医26年,积累了丰富中西医治疗皮肤病经验,江苏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百姓口中的“好郎中”;用脑思考“拆违艺术”、用脚丈量大地,敢于碰难、碰硬,坚决刹住城乡违法建设的不正之风,建设美丽平望的“忠诚卫士”……一扇扇窗口的背后,是一群群辛勤耕耘的人,他们是平望发展的真英雄。正是每个人的付出,推动了平望镇在全国百强镇中不断攀升。
万千个体,成就一座城。一座城,以最好的礼遇回馈每个人。老旧小区改造惠民,人才公寓留才,学有优教扶幼,病有良医康养,文明典范创建……平望,正以品质立镇,加快绘就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新篇章。“接下来,要紧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绘就四河汇集‘最美画卷’。”平望镇党委书记戴丹说。
交汇点通讯员 刘森
编辑: 陆洁晴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