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早上四点多,天还没有亮,路灯映衬下的村庄伴随着初夏清凉的微风,显得十分静谧。这时,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的村民陆培康家的灯火亮了起来,代表着陆培康一天的忙碌生活正式开始。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杨梅季,为了确保杨梅采摘的最佳时机,每天天未亮,陆培康一家就开始准备“开工”了。
五点,太阳刚刚升起,陆培康和他的妻子张双珍经过一番简单的梳洗,出发前往自家的杨梅林。“老沈,你家杨梅今年的品质怎么样?”“蛮好的,挺甜的!”“老唐,这两天杨梅卖的怎么样啊?”“生意挺好的,订单每天都排满,就是来不及采摘。”一路上,陆培康碰到了好几个老邻居,相互打了招呼,询问了一下杨梅的情况。说话的过程中,脚步却没有慢下来,没一会就到了自己的杨梅林。进了林子,夫妻两人都没有多说话,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杨梅树下方,老陆则负责高处,在数十年培养出的默契中开始了工作。
树山的杨梅树由于体型较大,枝干繁多,所以每一棵杨梅树周围都搭建起了脚手架,脚手架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保护枝干,避免在大风、大雪中折断,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杨梅采摘。凭借多年锻炼出的“功夫”,老陆手脚利落地爬上了脚手架,手起手落间,一颗颗紫红色的杨梅就逐渐装满了篮筐。摘累了就坐在脚手架上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工作。为了节约时间,午饭就在林子里吃盒饭解决。吃完就继续开工,直到下午四五点结束,每天皆是如此。从早上五点到下午五点,整整十二个小时可以采摘二三十筐杨梅。
老陆家一共有40棵左右杨梅树,其中有1棵是白杨梅,白杨梅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方能成熟。据老陆介绍,一棵杨梅树平均可以有20筐杨梅。
老陆的女儿陆雅婷同当代年轻人一样,日常喜欢看一些视频、直播,所以也会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树山杨梅的相关视频,为树山杨梅“打call”的同时,也会自家杨梅打开了网络销路。为了增强自己的电商销售知识,陆晓婷还在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报名了电子商务的免费技能培训。
近年来,味甜、尝口鲜、清凉解渴的树山杨梅凭借优质的口碑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去年年底,树山杨梅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了苏州高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产品。据悉,今年树山杨梅销售情况十分可观,消费者需提前一天预定才可购买。不少想要购买的消费者都笑称:“现在的树山杨梅真是一颗难求!”据悉,截至目前,树山杨梅销量已达到了40万斤。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资源,树山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由杨梅、云泉茶、翠冠梨组成的“树山三宝”,并且不断提升“树山三宝”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除了树山杨梅成功申报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泉茶和杨梅也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与此同时,树山村聚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翠冠梨春季管理技术培训等课程,提升村民农业技能。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树山村紧抓生态旅游业,扶持村内民宿、农家乐的同时,引进花间堂与喜马拉雅等知名品牌,打造“圌山文驿”音乐会客厅,丰富了树山村的旅游业态。截至目前,仅靠销售农产品和发展旅游,树山村每户年收入平均可达12万元,自2006年开发至今,树山村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分别实现了592%和125%的增长。
交汇点通讯员 通萱
交汇点记者 陈悦勤
编辑: 陈雨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