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重磅发布。根据《规划》,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金庭两镇及周边太湖水域被划定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范围,总面积约285平方公里。按照计划,到2035年,这一实验区将打造成为新经济集聚区的“国家湾区”,这标志着苏州走向“太湖时代”再次跨出重要一步。
随着这一重磅规划落地,作为实验区建设主体之一的金庭镇,被赋予新的责任。而在今年10月25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调研吴中时就曾强调,要涵养最优山水生态,让自然禀赋成为经济优势。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加大,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是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课题。
金庭镇所在的太湖西山岛,有着“中国内湖第一岛”的美誉,这里包揽了太湖七十二峰里的四十余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字头”荣誉称号等身,全镇还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这里还盛产碧螺春茶、杨梅、枇杷、柑桔、银杏等花果,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堪称太湖最优山水生态的“集大成者”。
虽坐拥太湖绝佳山水,但金庭镇决策层也清晰看到,严格的生态红线,让全镇产业布局受到诸多限制,包括辖区各个村在内,长期处于经济相对薄弱状态;虽然每年有大量游客涌入这里,但业态层次仍然比较低,优美的山水环境,目前还未转化成高价值的生态度假和旅游产品;大量的低效、无效用地,由于土地性质不可变,无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效率,和全镇日益增强民生保障需求不相匹配。
为了破解这样的发展困境,金庭在实验区规划落地之前,就已经开始探索“破题之道”。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党(工)委书记谈建强说,近年来,金庭坚定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一条绿色道路走到底”,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生产力和第一生命线,不断深化“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统筹规划“两带三区一半岛”空间产业布局,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上,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河道疏浚”四大基础性工程,擦亮了西山“太湖之心”清秀模样,更为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自2015年以来,全镇对涉及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的109个自然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截至今年底,已经完成72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其中美丽村庄11个,康居村61个,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沈强介绍。
与此同时,一项更大的计划在全岛铺开。2017年,金庭镇制定了土地综合整治2018至2020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占补平衡、“三优三保”和增减挂钩三大类,预计全镇可新增耕地7000多亩,腾出建设用地1000亩。按照计划,2020年这些土地全部整治完毕后,将为全镇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复垦后的土地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用于大规模水稻种植,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出更多建设用地空间指标,用于全区调剂,获得区级奖励资金,推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金庭镇国土所所长李继介绍,更重要的是,金庭将40%奖励资金纳入区级产业优化基金进行固定分红,预计各村(社区)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300万元以上。这项被形象地称为环太湖地区生态“加减法”的政策,让岛上的低效、无效用地得以重生。
随着土地等资源加速整合,全镇“绿色资本”被逐步累积起来。但在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落地后,新经济怎么布局?国家湾区怎么打造?金庭又在探索在生态“加减法”的基础上,谋求做好“乘除法”,让这些“绿色资本”释放更大效益。
眼下,该镇缥缈村去年复垦的900多亩稻田内,新播撒的油菜籽已经冒出绿头。“这些曾多年‘零产出’的荒地,今年开始有了实际的收入。前不久,我们收了40万斤绿色大米,市场价就能卖到5元一斤!”金庭粮满果盈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寅雄介绍,这仅仅是农业上的收入,来年春天油菜花长出来,在旅游业上的溢出效益将体现出来。而在全镇,利用复垦后的高标准农田已在打造的花海就接近3000亩,俨然将整个西山岛布置成了一个“大花园”。
金庭还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加速布局精品民宿业的发展。截至今年11月底,金庭全镇登记在册的民宿(农家乐)已超过500家,已完成备案登记的民宿104家,投资总额达3.86亿元,共可提供房间数达4000间,2019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实验区的建设,对包括酒店民宿业在内的新经济业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瞄准国内一流水准,除了量的集聚,还要通过管理和引导,让全岛旅游服务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更加凸显,匹配金庭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岛的定位。”金庭镇旅游部门负责人钟磊介绍。
实验区的建设,为金庭带来更大机遇,其中,市级财政的定额补助,让原本许多无法办成的事有了新的转机。日前,金庭也正式拿出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2020年重点计划项目,将通过实施生态保育、生态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四大类3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近6.7亿元,全镇10公里环太湖湿地带建设、12个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缥缈峰景区景点提标升级等实实在在的项目提上日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编辑: 袁玉珍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