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太湖之滨春意盎然。这几天,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自然村的400 多亩彩色油菜花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这片“网红”油菜花田,与太湖仅一堤之隔。走进身后的村落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宛若一幅如诗如画的水乡春景图。近年来,横泾街道把农旅融合作为第一战略工作,通过对东林渡等自然村落所在的南部片区进行整体打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不仅实现在太湖文旅带上后发崛起,也让“太湖原乡”梦想照进现实。
唤醒“沉睡的资源”,美丽田园入画来
上林村所在的横泾南部片区,东连太湖新城、南临东太湖。站在村头向东太湖苏州湾望去,一边是太湖岸线、传统村落,一边是城市的高楼大厦,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趣。
“别看现在人气很旺,这里原本很闭塞,几乎没什么人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见到记者,上林村党委书记周建萍讲起了东林渡的过去。由于此前交通不便,村子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基础设施差、产业链单一、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严峻。
面对发展困境,东林渡没有等。早在2006 年,村里将村民手里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整合经营,并成立全国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14 年,上林村又成立民房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空闲民房打包出租,吸引社会资本整体打造民宿。同时,又在全区率先成立劳务合作社、物业合作社,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也通让村民通过入股实现分红。
“通过一系列改革,村里集体经济越做越大,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400 万元。”周建萍说,有了收入,村里就可以干很多大事,这几年,通过疏通河道、修路、整治人居环境、打造景观小品等一系列提升,村里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
更大的机会来了。2018 年3 月,东林渡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横泾果断抓住机遇,依靠上级政府扶持与政策,在南部片区确立农旅融合工作策略,基于东林渡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禀赋,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力争把这里建设成为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乡村,小村庄成了街道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牵手龙头旅企,实现产业资源导入
横泾东有越溪街道和太湖新城,西有临湖镇,由于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内生动力先天不足,也难以复制政府大手笔投入的模式。打造农旅融合片区,如何另辟蹊径?
“必须以市场运营的总体思路,以企业模式、企业思维导入产业资源。”横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德宇说。经过多次对接,2019 年,横泾街道与同程旅游集团达成合作,2020 年完成组建横泾·同程农旅融合项目投资、运营两个平台公司,这也是同程旅游第一个落地实体项目。
“选择横泾,正是太湖原乡的自然人文风貌打动了我们,也与政府的运营思路一拍即合。”平台公司景程文化旅游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燮明介绍,同程计划与横泾街道携手,3 年内将投入10 个亿,将这片南部农旅融合片区打造成长三角乡村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走进村里的同程会客厅,巨大的沙盘将片区未来展示得十分清晰。整个项目规划整合静休疗愈、创新创业、整村配套、民宿度假、亲子玩乐、生活美育、教育业态七大板块,在保留原村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千亩花海、萌宠乐园、亲子农场、高端酒店等,目前,启动片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南部农旅项目一年可以为东林渡等北部村庄引流近200 万游客。”金燮明充满信心。
一二三产联动,村庄发展未来可期,人们对片区打造充满期待。今年68 岁徐根财是土生土长的东林渡人,从村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后,仍在帮忙张罗村里的民房合作社的事务,最近他很是忙碌。“经过摸排,村里有意向出租的46 户人家,另外还有99 户已完成拆迁签约的民房,目前全村拿出了近150户民房,这几天,第一户就会和同程签约!”
深挖乡土文化,让原乡更具原味
靠龙头项目带动,还要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人气积聚,同时让原住民生活的更美好。为此,横泾把目光瞄准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以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里、来到这里,并且爱上这里。
陈德宇介绍,东林渡稻米产业历史悠久,目前正通过绿色有机种植,精品式打造“太湖横泾”大米品牌。除了稻作文化,村民自古就有将稻米酿酒的传统,横泾糟烧在历史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街道抓住特色田园乡村打造契机,利用已拆迁和闲置房屋,打造了一个以诗酒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载体。
循着东林渡村中的小巷继续向内部深入,古色古香的“义金烧诗酒田园文化馆”引起记者注意。走进其中,大米产品、横泾烧酒、旧木古建……一系列本地特色产业的深度挖掘、展示、销售的产品琳琅满目。而以文化馆为中心,古琴工坊、楔古营造馆、榉木家具馆、啤酒精酿馆、稻香咖啡馆等有序导入并运营分散周围,已经形成业态汇聚效应。“做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东林渡这个地方正是理想中地方,在这里能让人沉下心来。”一直在苏州市区工作生活的古琴大师王加友说。从来到东林渡立坊斫琴之后,一批来自北京、广州、湖南、江西等全国各地古琴爱好者来到这里游学。
“我们欣喜的看到,这些‘新乡贤’的进驻,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有些村民闲暇时候也开始练起了瑜伽,甚至学起了古琴,这对于整个乡村原住民素质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义金烧诗酒田园文化馆负责人王俊清介绍,文化馆共包含酿酒、古建、游学和康养四个产业,目前已经实现了入驻和开业,致力于以圈层文化带动乡村人气。“今后,还将在四大产业中孵化出独立品牌。”
采访最后,记者再次回到村庄南部的油菜花田,微风吹过,弥漫的清香沁人心脾。一对歌手坐在田间的栈道平台上,弹起吉他唱起民谣,一旁的游客静静地驻足欣赏。面朝花海,回归田园,“太湖原乡”的纯真原味令人沉醉。
交汇点记者 盛峥 雷霆
编辑: 袁玉珍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